第(3/3)頁 白貴回道。 吐博滅了,東突厥可還沒滅。 李隆基:”……” 他這算是聽明白了,白貴是在裝糊涂,不肯避鋒芒,此次回京,就是意在宰輔之位。 這很好理解。 立了如此大的軍功,現在朝廷肯定不能讓還待在邊疆,即使再統帥邊軍,也得隔個幾年,防止生變,所以回京在朝為官就是慣例。 但一般邊將回京,安排官職很簡單,或是禁軍,或是六部副官,總之,很多。 然而白貴出去鎮外時的職位是中書舍人,文官出身,總不能回朝的官位比這個低,或者明升暗降,給個虛職,不然誰都能看出,皇帝不賞有功之臣,久之必定遭至怨言。 所以由臣子親自上表,甘愿養病什么的,皇帝再順水推舟答應下來,一切就好解決了。 可誰讓現在白貴不按照常理出牌,非要盯著宰輔位置。 “陛下,此次班師回朝,臣歷經劍南道,劍南道百姓富庶,貪官絕跡,吏治清明,可見代國公的治理之能……” 一旁的薛訥忽然不吭不響的插了一嘴。 聞言,李隆基的臉色迅速變化了一下,深深看了一眼二人。 “來人,傳詔,罷蘇颋為禮部尚書,改劍南道按察使、靖南都護府白貴為中書省中書令。蘇颋改任劍南道按察使,益州此時……” 他沉吟了一會,說道。 他本來就打算讓蘇颋出任地方,只不過屬意繼位中書令的人并不是白貴,而是另有他人。現在既然白貴“咄咄逼人”,要一個宰相位置,他前些日子已經和蘇颋談過了,蘇颋心里也有準備,改換任職也不至于讓白貴得罪蘇颋這個老臣。 是的,盡管白貴有些逼他,但李隆基還是念著一定的舊情。一是,金仙公主之故。二則是,白貴當宰輔,宰輔雖然位高權重,但沒邊將那么令人忌憚,可見白貴只是年少成名,心性有些太過鋒芒畢露,打磨打磨就好了。 “臣多謝陛下?!? 白貴拱手,謝道。 他這般逼李隆基,亦是有一定的把握。李隆基不是什么眼里容不進沙子的人,適當范圍內逼迫一下,沒什么太大的問題。 即使有,他自信,只要他不犯什么大錯,李隆基還不至于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唐明皇也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對近臣來說。 再者,他現在也有一定自保的實力,這般做,雖有冒險,但好處極大,后患還在他的承受范圍之內。 唯一擔心的地方在于,李隆基會不會因此處置薛訥,薛訥不像他,是皇帝近臣,又有金仙公主等親情牽扯,薛訥沒有背景,就好處理的多。不過薛訥已經年老,此次出征之后,也即將還鄉養老,這點顧忌就不算什么大問題了。 日后,他也會給薛訥及其薛氏子孫一定的補償。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