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白貴在朝會上被封爵林邑侯,任職靖南都護府都護的消息在長安不脛而走,不少權貴開始給金仙觀送禮。 早點的人在當日朝會結束后的下午就開始送,晚點的人也是次日登門送禮。 送禮亦講究身份地位! 最早來送禮的人,基本上都是皇室宗親。 等皇室宗親送完之后,是長安城的勛貴,勛貴送完后,一些朝臣暗地開始送禮。 都是個頂個的人精,知道直接送禮犯忌諱,所以送禮的理由是給金仙觀送供養錢。 金仙觀是道觀! 不過一向是金仙公主給長安各處道觀送供養錢,鮮少見到有人給金仙觀中送供養錢。 但此舉符合常例! 白貴和金仙公主兩人正在為練外丹所缺的錢財發愁,沒想到這么多權貴給金仙觀送供養錢,稍稍猶豫了一會,就選擇了接受。 一是這些人送禮沒有太過明目張膽,找了道觀供養的這個理由,不是太犯忌諱。二則是送禮的人和武惠妃一樣聰明,說是給金仙觀供養錢,沒直接說給白貴這個朝廷新貴,所以拒絕與否,也應該由金仙公主出面,但金仙公主是皇帝胞妹,收取一些“供養錢”而已,皇帝即使知道,也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最后一點,送禮是給金仙觀的,沒送到林邑侯府,再深一點,錢是送給金仙公主的……,巴結的人是公主,并不是直接給他白貴。只是恰好這一天送禮的人有些多罷了。 當然,長安城的權貴之所以愿意給金仙觀送禮,與白貴的關系分不開。 公主只是公主,即使和皇帝的關系再親密,也只是公主。 但一個受皇帝寵愛的公主與一個朝廷新貴……,兩者加起來的影響力絕對不可小覷、非比尋常,對未來朝廷的影響力,明眼人都能感受到。 薛訥也備了厚禮,上門感謝。 白貴雖然只是在奏折中隱晦為薛訥這個老將求了一次情,但他剛剛立了大功,又簡在帝心,即使求情求的隱晦,但對于薛訥來說,則是一次大恩。 有恩情,則收禮。 這點白貴不會刻意推辭。 不然他上奏給薛訥求情,而后薛訥備禮,他選擇不收,目的何在? “薛將軍久歷沙場,又曾經略過北庭事,現在即使年老,卻也神足氣滿,動作不衰,圣人罷你官職,是欲要堵住悠悠之口……” “現今朝廷無人可用,雖有兵馬,但無統籌全局的將領,所以只要邊疆一有戰事起,圣人肯定會再次起復薛將軍。” 等薛訥道謝離開之際,白貴開口說道。 這不是他多嘴,透露皇帝心事。 他現在也遠離中樞多日,不是原先的中書舍人,皇帝近臣,所以這般說辭,也只是一種合理推測。 另外,現在又無外人,他即使真說了李隆基的心事,李隆基也不會知道。而薛訥顯然也不是什么多嘴的人,這般秘事不會宣之于眾。 “多謝白都護提點!” 薛訥深深一拜,感激道。 “薛將軍客氣了,你我都是為大唐戍邊的將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