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憑以往的經驗,蝗災成勢極快,不用多久便會鋪天蓋地,席卷整個天下!” 面對李世民整個問題,大佬們一個個愁眉苦臉,殿內陷入一片死寂,大家仿佛已經看到,蝗蟲鋪天蓋地地襲來。 最終,是杜如晦硬著頭皮,起身說:“啟稟陛下,蝗蟲會飛實難防范,一直無有效的手段。除了派人捕捉,別無他法!” 李世民眉頭緊鎖,顯然對這一回答不滿意,只能寄希望于李祐了。 “滅蟲之法,便等燕王來了再議。” 另一邊。 李祐接到旨意后,這一次于中并未瞞著,還沒等李祐問,他便爽快道出了緣由。 李祐不由嘆息一聲,“到底還是來了!” 一路上,快馬加鞭。 進了宮,二人直奔太極殿而來。 門口李祐剛一只腳邁,“唰唰唰”,所有目光投了過來,仿佛在看一個怪物,眼神中滿是詫異。 不等李祐行禮,一個個問題紛至沓來,完全蓋過了他的聲音,不給他說話機會。 “敢問殿下,這世上真未卜先知之術?竟可以預言這等天災?” 雖說災情要緊,但大家實在有太多疑惑不解,不問清楚,心中像有爪子撓一樣,實在無法全力做事。 “無須多禮!說說,你如何知曉,今年必有蝗蟲的?” 李世民壓下所有聲音,示意李祐不用多禮,問出了同一個問題,他心中亦好奇的緊呢。 對此,李祐自然早已想好了說辭,其實完全可以用科學解釋:其一,旱災有利蝗蟲繁殖。其二,瑞雪兆豐年,因為能夠凍死害蟲,去年冬天一場雪沒下…… 眾人聽得玄玄乎乎,不過可以確認一事,這還真是未卜先知,和怪力亂神沒關系。 不過,而今并非追究這個的時候,所以李世民和朝中諸公,并未揪著此事不放。李世民問起正事來,“養雞場你辦得如何了?” 通過天敵防范蝗災,乃如今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這其中存在一個問題,古代受限于孵化方式,也未有規模養殖的先例,雞群成不了氣候,因此起到的作用不大。 “成績還說得過去!在京兆府有十幾家養雞場,約有雞、鴨十數萬只。”李祐拱了拱手,謙虛地說。 “竟有這么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