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好香呀。”老人用一口帶著濃重粵語口音的普通話說道。 鄭書記看向身旁的秘書,秘書看向陪同的展會人員,展會人員也不知道這香味從哪里來的。 “書記啊,沒想到展會上還有人煮茶葉蛋?!崩先诵χf道,他也聞出來了這是什么味道。 鄭書記笑著說道:“辦法總是人想出來的,為了吸引目光,也算是另辟蹊徑了?!? 老人等了一會,見展會人員依舊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也不好落了領導的面子,便笑著說道:“今日咱們也做一回訪香人,循著味道找過去!” 邵瑜還沒給茶葉蛋扇風呢,就見到一群人浩浩蕩蕩的走了過來,他為了怕鄉親們緊張,便低聲說道:“跟前兩天一樣,都是普通的客人?!? 邵瑜也得感謝鄉親們不看報紙,若是知道來的是大領導,恐怕會緊張得連話都說不出來。 “后生仔有辦法,煮了許多茶葉蛋,香氣太霸道了?!崩先诵χf道。 邵瑜舀了茶葉蛋出來,切好,在上面插好牙簽,用竹根做的小托盤裝著,遞了過去,有鄉親們幫忙,這一行人都嘗到了這一口。 老人吃了一口,便愣住了。 “方老,可是不和胃口?”鄭書記問道。 方老搖了搖頭,說道:“很像小時候阿媽做的味道。” 邵瑜的茶葉蛋倒是勾起了方老的不少回憶,幼時喪母,戰火紛飛的年代,幾經周轉下南洋,而后又去了港城,如今發達了想要報效祖國,這才有了此次省城之行。 “后生仔,你這茶葉蛋是怎么做的,可以說說嗎?”方老問道。 方老發達之后,請了不少廚子,但幾乎沒有一個能做出他媽媽的味道,萬沒想到,會是這次返鄉,吃到了相似的味道。 茶葉蛋的起源很難說清楚,甚至各地都產生了不同的流派,曾經在全國各地廣為流傳,但建國之后,私營改國營,外面沒有私人的小攤販,再加上物資匱乏,這樣的一個小吃,差點消失在兩代人的記憶里。 聽了邵瑜的方子,方老又看向一旁茶盒里裝著的茶葉,說道:“也許阿媽的茶葉蛋,需要用故鄉的茶葉才能煮出來?!? 這事情的走向倒是有點出乎邵瑜的意料,他從展會人員那里打聽到今天會有一個重量級的港商過來,他想的是多賣一些繡品給這位港商。 畢竟港城那邊,繡品還是緊俏貨,但目前,這位港商的注意力卻全都被茶葉蛋給吸引過去了。 邵瑜還在想著如何補救呢,邵老娘已經初生牛犢不怕虎一般的懟了上來。 “客人,我們的其他產品也是很好的,你可以一邊吃茶葉蛋,一邊喝茶,順便還可以看看我們的竹編工藝品,這些竹編都是由從山中精心挑選出來的竹子打磨制成,每一根竹篾都是由經驗豐富的匠人細細分片而成……”邵老娘經過了兩天的磨練,她又絲毫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誰,便開始侃侃而談。 有邵老娘帶頭,其他的鄉親們,也拿著自己的產品開始介紹起來,邵瑜看著自己的隊友在超常發揮,這些特殊的客人沒有出聲反對,他便十分心安理得的當一個煮茶小弟。 方老原本都在看茶葉,見了那些繡工精湛的繡品,頓時眼前一亮,白蘭公社的人說了幾句普通話,就不自覺的開始帶上了鄉音,邵瑜在一旁見縫插針的幫著翻譯幾句,兩邊倒也算是交流愉快。 這些繡品主要是白蘭公社的人介紹,但真要講價,還得邵瑜出馬。 方老笑了笑,看著邵瑜的眼神中滿是欣賞,問道:“小伙子這么會做生意,有沒有興趣來港城發展?” “方老好意,晚輩本不該拒絕,只是家在這里,故土難離啊?!? 聽邵瑜這般說,鄭書記便在一旁笑著說道:“如今國家正處在發展期,正是需要這樣的年輕人來發光發熱,方老可不好跟國家搶人啊?!? 方老點點頭,說道:“是我見著好菜就想往籃子里摟,只是這樣的好苗子,窩在這樣的小地方,有些可惜了。” 邵瑜在一旁說道:“只要能為國家出力,待在哪里都不可惜。” “好!好一個為國家出力!”鄭書記大笑著說道。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