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考上秀才還算容易,考取舉人卻十分困難,原主數(shù)次遠行考試,但卻總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未能高中,第一次鄉(xiāng)試感染了風寒,第二次染了役癥,第三次吃壞肚子上吐下瀉…… 邵家原本家底還算殷實,但原主不事生產(chǎn),只管花銀子,不管掙銀子,明明家中因自己要讀書,田地都賣的差不多了,依舊熟視無睹,只一心要維持自己的生活水準,不管父母家人的死活。 原身就像是扒在邵家身上的吸血蟲,邵家為了他日子越過越差,這次趕考,邵家終于再也無力承擔此次趕考的三十兩花銷,原身從來不覺得自己才疏學淺,只當是運勢不好,此次依舊決意要入府城趕考,最終將注意打到了侄女身上。 原身想拿侄女換一筆彩禮,他的同窗好友鄭潭恰巧想要給遠房表哥找一位漂亮的續(xù)弦,兩人一拍即合,便牽線要促成這門親事。 原身事先確實不知道同窗的遠房表哥竟然有那么大的年紀,而后知道了,以此為要挾,鄭潭給了他十兩銀子封口,原身便也就不再管侄女嫁的是不是火坑了。 原身拿了侄女的賣身錢趕考,果然高中歸來,但短短數(shù)月,邵家便翻天覆地。 秦地主家是名副其實的狼窩,秦老爺年紀雖大,但卻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怪癖,邵大丫嫁過去不過三月,小小年紀受不了對方的怪癖,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投井自盡,等尸體打撈上來的時候,漂亮的臉蛋跟浮腫的發(fā)糕一樣。 邵老大夫婦成親七年,方才得了邵大丫這么一個閨女,邵大嫂接了消息,當場便提了刀去秦家給閨女報仇,卻被秦家下人失手打死,妻女俱亡,原本懦弱的邵老大也沒有反抗,而是直接瘋了。 原身衣錦還鄉(xiāng),得知此事,第一時間便要為侄女和大嫂主持公道,但他這份“公道”也著實廉價得很,秦家出了三百兩銀子,原身便不再追究此事。 邵家二老本來就因著小兒子會讀書,因而一直偏心,不然也不會同意將孫女嫁給年近六十的秦地主,如今大兒子一房因著這門親事死的死,瘋得瘋,邵家二老原本一心偏著小兒子的心也冷了下來。 邵家二老也不是個傻子,見原身收錢之后事情就不了了之,如何能不知道這個兒子是個冷心冷情的薄涼之人,老兩口既不能為大兒子報仇,也不敢對成了舉人的小兒子做什么了,兩人日日愧疚心憂,身子竟然日漸衰敗下去,沒幾年便郁郁而終。 而后原身拿著沾著大哥一家血的錢進京趕考,像是轉運了一般,一舉高中,殿試時更是便點為探花,在皇帝問他可有婚配時,原身也想撒謊,但殿試時有他的同鄉(xiāng),原身不得已據(jù)實相答。 原身事后打聽了一番,方知皇帝有意在新科進士中為大公主尋一個夫婿,大公主前夫病逝之后,未曾留下一兒半女,皇帝心疼女兒,因而想給她再尋一個駙馬。 原身科舉后入了翰林院,哪怕是翰林院這樣清貴的地方,也免不了一些爭端,原身出身寒門,沒有任何助力,自然受了不少排擠,這時有人給他支招:結一門好親,尋一個官場上的靠山。 原身思來想去,與其娶一個官家小姐,還不如想法子娶了大公主,這樣日后富貴無憂,而原配妻子的存在,就成了一個障礙。 原身心中存了殺意,便托人帶信回老家,讓妻子進京,又雇了兩個劫匪,在臨近京城的路途中埋伏,他沒想到妻子竟然將兒子也帶在身邊,劫匪殺人不眨眼,連同兒子一起殺了。 驟然間喪妻喪子,原身裝了許久的頹廢,在京城博了一個“癡情人”的名頭,而后廢了大力氣與大公主搭上線,成為駙馬之后,翰林院里也沒人敢為難他了。 只是好景不長,他派人暗殺妻子的事情,被好友鄭潭知道了,這個好友也不是個省心的,以此事為要挾,讓原身幫忙做了很多事情。 原身沒有什么能力,許多事情要借助大公主的手,大公主本就只是癡迷原身的皮相,見原身貪得無厭,便覺得不耐煩了,又被身邊男寵一攛掇,便為原身求了個外放,讓他去了嶺南苦寒之地。 嶺南多瘴氣,原身去了沒兩年,便病逝了。 邵瑜絲毫不同情原身,原身臨死之前回想半生,自己汲汲營營,到頭來竟然連一個兒女也沒有,他至死也不曾真心悔悟,仍舊不后悔殺了妻子,只后悔不該誤殺了兒子。 [叮!主線任務:守護邵家人。]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