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走!這里情況不對,我們暫且出去再說!” 江聞似乎擔心無頭尸再于幽微林間出沒,故而果斷地做出了抉擇,臨走時自然也不忘帶走那尊鎏金怪佛,而在他們遁走之際,茂密的林間仍舊有詭異腳步跟隨,一直到徹底遠離了這處巖林,令人惶恐不安的氣息與臭味才徹底消失。 “終于不跟著我們了。剛下那個無頭尸會不會是個窮兇極惡的刑犯?聽坊間說被砍頭之人戾氣重,最容易變成僵尸厲鬼。” 袁紫衣正喘著粗氣,同時警惕萬分地四處張望,也不曾落下打聽消息。 “對了江掌門,你方才在洞中遇見什么了?” 江聞低聲說道:“和你們看見的差不多,但是我在洞里只察覺到氣息,沒有看到尸影,為防意外我就先退出來了。” 袁紫衣倒吸一口冷氣,她一想到不見五指的山洞里出現這些東西,緊貼著自己的身后出沒,頓時就頭皮發麻,猶猶豫豫地說道:“不如我們回去搞點蠟燭、黃紙、白切雞,豬頭,準能招出點什么東西來……” 嚴詠春也忌憚道:“竟然如此兇險,難道也是洞里面的死尸作祟?” 江聞搖頭道:“死人自然不會鬧事,我更怕的是活人在背后搞鬼。” 紅蓮圣母似乎明白了什么,低聲問道:“你是懷疑有人故意?” “這次倒是我陷入誤區了。先前我一直只從外部條件考慮,認為此處不適合鑄劍,卻還是著了相,忘了古時鑄劍與現今的區別。” 江聞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像剛才那具無頭尸體,放在如今也只有犯下大錯之人,才會形如這般被梟首示眾、身首異處,可在先秦時期,砍頭卻是一種十分隆重的祭祀形式……” 江聞已經聯想到了以人殉劍,這種因古代惡劣的熔煉條件衍生出來的方法,在后人查到的此類文獻中,多半是漢朝以前、尤以春秋時期為甚—— 因為在那時候的「人殉」,本就是一件合乎周禮的事情。 《漢書》曾載“楚人信巫鬼,重淫祀”,而這樣的情況在吳越之地同樣盛行,譬如《越絕書》和《吳越春秋》都記載過,吳王闔閭曾將百姓們騙到女兒的墓穴中殉葬,「乃舞白鶴于吳市中,令萬民隨而觀之,還使男女與鶴俱入羨門,因發機以掩之。」 江聞先前的思路倒也沒錯,因為直接把活人投入爐中鑄劍,這種方法只會增加鋼鐵之中的雜質,對于提高純度殊無益處。 但在鑄劍之前以人獻祭,卻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神秘宗教儀式,同樣是《吳越春秋》,就曾有劍師殺二子吳鴻、扈稽,鑄成兩柄寶劍獻給闔閭,只消呼喚他們的名字就能飛到手中,闔閭為此欣喜若狂。 如此想來,湛盧山上或許不是歐冶子鑄劍的場所,但這座高山卻很有可能,正是他們當時殺白馬白牛、乃至活人殉祭的地方,隨后在某些人的眼中,這無疑變成了通往成功的玄妙法門,乃至于變著花樣地「獻祭」…… 就如江聞之前的分析一樣,鑄劍是一門大工程,不可能只靠著幾個人在山中閉門造車就完成,背后必定會有相當規模的產業支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