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釋尊在《金剛經》中曾問須菩提尊者:「須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并在須菩提表現出迷惑猶豫的時候諄諄教誨道:「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圣王則是如來。」 這足以說明轉輪圣王的三十二相與如來的三十二相十分相似,只不過前者沒有達到后者的圓滿程度,但在法相方面,已經堪能以假亂真了。 但江聞始終不明白摩訶迦葉尊者究竟是睡糊涂,還是年紀大老糊涂了,居然真的會把摩醯首羅天王變幻出的轉輪王法相當作如來法相,還揮出僧伽梨袈裟前去蔽護。 摩醯首羅天王心下大定,繼續竭力凝結轉輪圣王尊相,等待摩訶迦葉尊者的認可。 《大幻化網密續》除了能夠幻化出中陰寂氛文武百尊,還能幻化出諸佛本尊,但唯有摩醯首羅天王在此基礎上另辟蹊徑,加入了「雙運」密法修行,才能在「普賢王如來法相」外,兼修出「轉輪圣王法相」。 「天人」江聞見狀再不猶豫,將空間破碎的裂片急急召回,運起至凈琉璃法身,顯露出一名頭頂簪花戴珞寶冠的天人模樣,挺劍朝著摩醯首羅天王幻化而出的「轉輪圣王法相」刺去。 詭異如蛇的僧伽梨袈裟瞬間倒卷而來,摩醯首羅天王也不閃不避,等待著佛陀法衣徹底加身護體,卻沒想到「天人」江聞只是虛晃一招,真身憑借著空間挪移的神通已經來到了摩醯首羅天王的法相背后,無數碎片被一起引爆,虛空中似乎傳來了琉璃碎裂的墜地之聲……… ———————————— 【天崩地墜,滅盡定破】 剛才的爆炸加速了滅盡定的破碎,此時的滅盡大定似乎在加快崩塌潰散,顯然「延康罡風」帶來的沖擊遠遠超過他們的想象,縱使迦葉尊者的無上定力再深,也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 「天人」江聞與摩醯首羅天王同時倒飛而出,口吐鮮血狼狽不堪,而聲勢浩大的「轉輪圣王法相」也在爆炸中煙消云散! 摩醯首羅天王大口吐出鮮血,劇烈的反噬讓他五臟六腑仿佛碎裂移位,但他知道對面的江聞滋味一定也不好受,自爆法相代表著轉瞬遭遇天人五衰,永退天人之位,再也無法施展先前的法術神通,神魂俱遭重創。 縱然這些天人法術神通,只在滅盡大定中才有如此種種神異效果,但摩醯首羅天王還是不得不佩服江聞處事的果決狠辣,對于能短暫成仙成佛的體驗,竟然沒有一絲的眷戀。 爆炸過后的迦葉尊者尸影,眼中伽馬射線輝光仍舊閃耀游移不定,凋殘詭怪的僧伽梨衣也回到了原主身上,似乎一切都沒有發生。 但從華首重巖連番惡斗至今的兩人,此時已經沒有了生死相搏的力氣,同時盤坐在了迦葉尊者對面的位置,開始了如今留到最后,也是最為艱險的博弈。 摩醯首羅天王喘著粗氣看著江聞,露出遺憾但神色:“你今天非要按「他們」的意思,前來阻撓我成佛么?” “成佛真的有那么美好嗎?為什么你們一個個都如此想不開?” 江聞縱然疲憊萬分,仍毫不客氣地立刻反唇相譏。 摩醯首羅天王眼中「瘋智」光芒從未斷絕,縱然身上的傷痕累累,卻更像了一名飽經風霜、苦行斷法的喜馬拉雅山修士。 “就算你今天注定會輸?” “不,我今天必定會贏。” 摩醯首羅天王哈哈大笑,兩人此時誰也沒有輕舉妄動,又仿佛都有必勝的把握。 為此準備籌謀三百年的摩醯首羅天王,如今已是滅盡大定、乃至雞足山中唯一的大阿羅漢,眼下迦葉尊者入滅在即,也唯有他才能承受住僧伽梨衣的恐怖反噬,江聞再怎么阻撓,也不過是螳臂當車罷了。 半天昏色越來越淡,眼下正如摩醯首羅天王所說,此時摩訶迦葉尊者眼中的伽馬射線輝光,正死死籠罩在他的身上,卻對于江聞不聞不問,乃至于顯得不屑一顧,詭狀百出的僧伽梨衣如裹塵沙地挪動著,正向摩醯首羅天王緩緩蠕動而來。 僧伽梨法衣剛接觸到摩醯首羅天王的那一刻,也在他的肩上也留下了一片焦黑如炭的慘烈痕跡,表情都顯得痛苦萬分。 江聞在天塌地陷面前,依舊沒有驚慌失措,反而朝著摩醯首羅天王說道。 “逍遙王,你真覺得雞足山上只有你一位羅漢?” 強忍劇痛的摩醯首羅天王冷冷笑道:“那是自然。縱然安仁和尚也有羅漢之資,只可惜他和妙寶法王一樣,沉淪于五濁惡世之間,隨眾生的顛倒而見知不正,空有羅漢之資,卻未能斷除塵沙惑。” 隨后搖頭說道,“若不是我勸妙寶法王懸崖勒馬,如今也將淪為滿身邪見的闡提,再無覺悟之理。如今這一局,終究是我贏了。” 江聞篤定萬分地搖了搖頭。 “可在我眼中,安仁上人也已經是世間羅漢。” 摩醯首羅天王對此嗤之以鼻,只用了四個字回答。 “焦芽敗種。” 這個稱呼,是摩醯首羅天王對于闡提之人的蔑稱,闡提人與草芽之枯焦、種子之腐敗者無異,故稱為焦芽敗種。如《維摩詰經》謂:“二乘如焦芽敗種,不能發無上道心”。 而江聞卻對摩醯首羅天王的輕蔑恍然無視,極為嚴肅地請教道。 “逍遙王,闡提人當真沒有救了嗎?” 對方點了點頭:“那是自然,闡提意為斷善根、不具信,安仁自從樂著生死、墮入闡提之后,便再無涅槃之期,更于如來性所以永絕。” 江聞卻更加疑惑地問道:“可佛說眾生皆有佛性,闡提也是眾生之一,當然也具有佛性,為何就偏偏不能成佛呢?” 摩醯首羅天王冷冷答到:“你們漢地前晉道生法師獨具慧眼,在建康提出闡提眾生也具有佛性的主張,對此我也頗為佩服。但若是說闡提之人,能輕易從苦海覺迷、回頭是岸,這便是無稽之談了!” 但江聞卻對他的說辭,提出了全新的質疑。 “逍遙王,「他們」告訴我世間闡提并有二種:一是斷善闡提,起大邪見而斷一切之善根者。二為大悲闡提,菩薩有大悲心,欲度盡一切眾生而成佛,眾生無盡,故已畢竟無成佛之期者。我看安仁大師所行所為皆在正道,你焉知他不是深具佛性的大悲闡提呢?” 此時的摩醯首羅天王,正遭受著袈裟前所未有的荼毒,寒鴉般的雙眼緊緊盯著侃侃而談的江聞,劇痛占據了他的每一寸精神,卻仍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油然而生。 江聞緩緩站起身來,看著盤桓于僧伽梨法衣所帶來苦痛,拼盡全力也無法掙扎的慘烈模樣,終于展顏微笑道。 “逍遙王,你靠著天眼神通,看出了安仁上人身心早已是「焦芽敗種」,卻偏偏不知你的神通仍有疏漏,看不清那些無終、無始、亦無生死,亦無八方、上下所可適處的當面大阿羅漢!” “如安仁上人這般的阿羅漢,前世今生已證得擇滅,斷除了一切潤生之惑,過去的業種子雖然還在,但被圣道所引慧火燒燃,種子已然‘焦敗’,不再感得三界異熟,不受后有。” “這佛性是你我的本來面目,覺了而無染,畢竟無相。這,才是「焦芽敗種」的正義!” 摩醯首羅天王渾身大汗淋漓,眼中癲狂仍然璀璨,幾乎是拼勁了力氣才說出了心中所想。 “……這些都是「他們」告訴你的嗎?絕不可能!大阿羅漢的天眼神通,能遍查生死八方、已證道果入于無余涅槃,怎么可能會在安仁的身上出現失察!?” 江聞對此冷冷一笑。 “誠然,這些確實是「他們」告訴我的,但我向來更相信自己的所見所聞。你是不是以為妙寶法王身為鹿頭羅漢轉世,而鹿頭羅漢出家前名為鹿頭梵志,曾與佛陀在羅閱城外棄置死人尸體的大畏塳間論道,最終皈依佛門修成阿羅漢道?” 可江聞隨即露出極為詭異的笑容。 “但你有沒有發現,當初鹿頭梵志論法輸于釋尊,便是在觀察羅漢髑髏時,覺其既非男人骨,亦非女子身,周旋無往來,不見所生處,不見所滅處,八方上下渺無蹤跡,完全無從觀見此骨本來因緣。如果他后來真以出世正法解脫因緣,又怎么會在轉世之后再度失手?” “如果安仁如我所說是,已經證得了大阿羅漢,那便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你所占據的這具身體,根本就不是阿羅漢!” 這一系列精妙絕倫的思維陷阱,嚴重干擾了摩醯首羅天王的定力,破綻也隨之出現。趁此機會,隨著江聞手指點在了摩醯首羅天王的眉心,一段段紛繁復雜的畫面在他眼中閃過。 有妙寶法王深夜背對著佛像誦經、倒轉經輪的詭異畫面;有年老體胖的紅帽法王悄然啟得伏藏后,露出怪誕病態的笑容;有黑衣伏藏師來到曠野,詛咒著佛教僧侶詆毀了岡仁波齊、毫不尊重真相,痛罵他們用謊言填滿了這片土地,隨后決然剖腹取腸,以鮮血書就了漫漶扭曲至極的文字! 而在記憶的最深處,是一張滄桑而衰老的面孔。他正在人群之中匿藏著、潛伏著、驚慌失措著,卻面對著一根帶血的木棍與受傷的肢體,透露出了一種以螻蟻之軀窺探到終極真相之后,貪婪而猙獰的可怖面容……… 【嘿嘿嘿……我終于明白了成佛的秘密……】 那誕罔的話語響徹耳畔,滿是褻瀆,摩醯首羅天王竭盡全力地站起身來,此時的僧伽梨法衣已經大半裹挾在了他的身上。 這件以牛嚼布、鼠噛布、火燒布、月水布、產婦布、神廟布、塚間布、求愿布、受王職布、往還布雜亂縫制的法衣,正在他身上莫名地自行痙攣抽搐,表面斑痕凝聚的漫漶文字,猶如絲線絳蟲一般雜亂鉆咬,瘋狂滲入摩醯首羅天王身體。 摩醯首羅天王早已說不出話,唯有鋪天蓋地的陰謀氣息,讓他在疼痛之外感覺更加窒息,知道自己確實是失算了…… 但直到此刻,摩醯首羅天王仍舊沒有放棄!他還有底牌! 所謂摩醯首羅,乃是從心所欲的大自在天王,《楞嚴經》曾將之稱為「天魔」,摩醯首羅天王以此為名修行,乃至于徹底廢棄本名,便是為了將這個名號背后的愿景深刻入骨子里。 只有到他這個境界才會明白,天魔亦是菩薩,非但此世界魔是菩薩,十方世界魔王者,多是菩薩。按大乘說法,天魔之所以嬈佛,不是要壞如來正覺之心,是為了測試、考驗佛弟子菩提心的堅固與否。 摩醯首羅天又名大自在菩薩,按《天北鐵塔密匱經》所言,乃是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十地菩薩,最終本就將紹佛位! 摩醯首羅天王緊著雙眼,清晰地回憶起無數輪回之前,當年佛陀在雞足山金頂附近傳《大幻化網密續》的情形,當時的他作為佛陀弟子也參與其中,于是他的頂心二輪再次煥發光芒,再次調動自身的修為,以普賢王如來之本尊,欲化身白陽彌勒降世! 摩訶迦葉尊者當面,他如今只要再堅持一下,就能得到認可真正穿上釋尊的法衣,到時候便能在世躲劫脫難,出世超生了死,甚至超離這方三界火宅,降到劫外世界,以白陽彌勒之尊見證大道普傳,齊起歸根,普渡三曹,萬教歸一! “你所知道的,我都知道,因為「他們」都告訴我了……逍遙王,這件僧伽梨衣終究不會屬于你。你能由魔入佛,我又為何不能闡提成佛?!” 江聞看著苦苦支撐的摩醯首羅天王,緩緩來到了他的面前,面對著他滿是癲狂的眼神,繼續說道。 “不要擔心,我現在真的只是一介凡人。但你能以三十二相見如來,那我若是身具神通,又何嘗不能成為羅漢?” 從一開始的貪嗔癡三毒惡世,到雞足山陰的恐怖世界; 從華首重巖后的無邊滅盡大定,到佛門面臨千秋大劫; 從釋尊衣缽無法傳繼的大劫難,到「白陽劫」突如其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