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一個個說不盡晦暗、黏膩、陰慘、丑陋的身影在氣流中顯出身影,帶著生前的不甘與死后的怨憤,將尸臭披為華裳,積塵穿做絲履,蛛網纏成頭冠,蟲蟻變作珠飾,施施然站立在大殿中! ………… 江聞穿過了一扇隱蔽又堂皇的門,進入了一處荒涼的書肆之中。 在江聞穿越前的時代,有一種叫做視錯覺的手法已經隨處可見,比如在墻上用幾何圖案讓平面變得立體、顯得更高、或更怪,做出建筑幻覺的效果。 冥巷中人的神出鬼沒和轉瞬即逝,在江聞眼中不再是什么難以解釋的超自然現象——這條巷子分明也是某些人極盡天工的匠心! 換句話說,幽冥巷中的霉苔、衡門、石板小路、壓抑天空都是建造者的刻意設計。 書肆研究圖畫文字,顯然知道圖像作為最原始的語言,本就能跨越不同個體,達到相互認知的效果。 就像幽冥巷兩側的門其實一直都在,卻用光影魔術般的方式,掩藏在某處霉斑之間。 那扇門出現的位置,恰好位于視覺盲點上。那里的神經及血管匯成束通向腦部,沒有感光細胞,不能接受光的刺激,物體的影像落在這一點上不能引起視覺。 伴隨著陰暗巷道的光影遮擋、衡門立柱的重復閃現,這個小門便會被人下意識忽略。 而刻意要搜索的人第一遍走完幽冥巷,往往一無所獲,這時就越會越用力地,去環視那些蒼涼頹壞的景物——此時就越陷入了無法壓抑的精神暗示中。 建造者通過幾何排列、視覺成像等手段,刻意制造出視覺欺騙成分的效果進行眼球欺騙,引起了闖入者視覺上的錯覺,達到類似魔術般的隱藏效果和心理暗示。 直到自我暗示集中爆發,那巷子里的鬼神,就會在那一刻躍然于眼前了…… 如果要用文字來描述,那么“通往幽冥”和“無路可尋”這八個字,就是建造這條幽冥巷的人寫在天地圖畫上的大象無形。 像條巷子雖然沒有真的鬼怪出沒,卻能引出人們內心深處的鬼怪,到底算是有鬼還是沒鬼呢? 或許曾經有無數活人在這里制槽版、頂木、類盤、套格,也曾有無數人在這里晝夜擺書、歸類、校對、印刷,但如今,只有一渠陳腐發愁的死水,浸泡著再也無法轉動的木輪了。 “幽冥版刻,猛鬼夜出,好像也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嘛……” 江聞站在尸立如林的印刷書肆之中,看著滿場頭顱截割欲墜、姿勢僵硬怪異的尸體,忽然覺得一切也不是那么難以接受。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