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星際實驗室的內部,是一個明亮的小屋子。 在明亮的燈光下,“幕布”的模樣更清晰了,它粗糙的外表,有點像是一層堅硬的塑料殼。 但是偏偏這層塑料殼又好像很柔軟,那幾根“布條”上也有類似于硬塑料殼的結構,但卻似乎可以任意彎曲。 而它身上的斑點遇到燈光之后,竟然像是在呼應燈光一樣,發出規律的閃動。 姜宇命令銀河電腦:“找幾個文字學和文明學方面的專家。” 這些閃動,很可能是對方在嘗試著跟人類溝通。 姜宇又道:“先用電磁波等信號, 嘗試跟對方溝通。” 宋興睿按照姜宇的指示, 用不同的方法嘗試跟對方溝通, 可是對方依舊在規律的亮動斑點,閃動的頻率跟之前一般無二,不像是在作出回復。 也沒有發出任何聲波,或者微中子、引力波之類的信息。 幾個學者也在幫宋興睿出主意,可是多番實驗下來,沒有得到對方的任何回復。 另一邊機械工程師用透視技術,想看一看“幕布”每部的情況,但是不管用什么波段拍照,都只看到一些虛影,看不到里面具體的機械結構。 姜宇也看了一眼透視儀器下“幕布”的內部,屬于第二兵團的事故探測器用這種手段很輕松就能看到其內部的機械結構。 而“幕布”的區域卻看上去灰蒙蒙的,只能看到一些密集的細線型結構。 “有點像是在給章魚拍骨質結構的ct。”姜宇開玩笑道,接著他問:“這樣的結果代表什么?” 機械工程師回答:“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對方的外層結構,有避免透視的設計。 “第二種可能是,對方的內部結構,運用了一種我們完全沒有接觸過的物質。” 姜宇點了點頭:“希望是第一種因素。” 既然外部的觀察、溝通、透視都沒有得到有用的信息,姜宇便下令:“肢解吧!” 一般來說探測器被其他文明捕獲后,會在第一時間自爆,以保證自身的信息不會被其他文明獲取。 如今它沒有自爆,只有兩種可能,第一是探測器所屬的文明,有自信自己的信息不會被其他文明獲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