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父女倆聊了很久,姜鵲還告訴姜宇, 秦海已經知道自己的岳父是面壁者姜宇了,剛知道那會兒心神不寧了好久。 現在是想開了,畢竟他是要跟姜鵲結婚, 又不是要嫁到面壁者家。 隨著姜宇離開光速飛行,他的工作也一步步展開。 首先姜宇從曹陽等高級將領那里,了解了現在太陽系國軍的大體力量。 然后姜宇又從郝瑩那里,了解了十五個行省的政界和軍界的長官。 姜宇還專門跟莊悅聯系,再次對羅輯的去世表示哀悼,接著又詢問了一下這幾十年羅輯過得怎么樣。 最近四十多年來,羅輯總體上來說過得還是挺不錯的。 莊悅結婚后很快就有了孩子,一直都是羅輯兩口子在幫忙帶孩子,在暮年的時候享受了天倫之樂。 直到銀河42年莊顏去世,莊悅的孩子也要外出工作,不能一直陪在外公身邊。 從那以后,羅輯又開始做起了思考,他跟姜宇的想法大體一致,都認為關于文明內部的黑暗森林法則,不會就只有那么一條。 羅輯一直在關注著人類的方方面面,希望通過人類文明,總結出一些什么來。 后來他發現了利益在社會里扮演的角色, 但是卻沒有找到利益和文明之間的關系。 在社會活動中,一般直接的利益才能激發人的動力。 比如只要工作就有工資,那么工資在很多時候就是工作下去的動力。 這是最簡單的利益對人的驅使模式。 但是文明呢?很多時候文明也是建立在利益當中的, 比如最開始的農耕,就是因為農耕獲取的食物比采獵所得更多,所以大家才會慢慢轉向農耕。 可是還有很多文明的產物,并非是出于利益驅使,比如發明創造。 時至今日姜宇還記得孔祥解說社會和文明區別的細節,當時孔祥以瓦特改良了蒸汽機為例,在社會活動而言,出于利益驅使才讓瓦特改良了蒸汽機。 但是在文明層面對這個事件的解釋卻有剛好相反,因為瓦特改良蒸汽機的初衷只是為了抽出煤礦里的水。 后來人們才將這項技術廣泛的應用到各個領域,如果過程是利益驅使的話是說不通的,因為瓦特在改良蒸汽機的時候,壓根就沒想過用它去做火車的動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