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按照計劃,三天之內最高議會會通過相關法案,確定人類用光粒消滅其他文明的舉動為正當防衛,不管是決策者還是執行者永遠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漸漸地,大家的思緒都回到實驗場上。 為了保持安全距離,“光粒1號”距離實驗恒星足有十個天文單位。 光粒需要八十多分鐘,才能擊中恒星。 距離恒星越來越近了,大家都屏住呼吸。 光粒在高速運動中,已經具備了巨大的能量和相對質量。 恒星被光粒擊中后,光球層和對流層上被擊出一個巨大的裂孔,裂孔的直徑達四萬八千多千米,可以并排放下四個地球。 恒星的表面出現了一個光度極強的亮斑,它像是熔爐的大門,太陽深處的強輻射通過裂孔,穿過光球層、對流層和色球層,直接照射到距離恒星較近的兩顆類地行星上。 暴露在光斑下的那個半球, 存在于地表的水分被立即蒸發,可能會存在的微生物瞬間被烤焦。 谷咧 接著,恒星內部的物質從裂孔噴涌而出,形成了一股四萬八千公里粗的烈焰噴泉。 噴出的恒星物質溫度高達千萬攝氏度,一部分在引力的作用下落回恒星表面,一部分則達到了逃逸速度,直沖太空。 從遠處看,恒星表面仿佛長出了一顆燦爛的火樹。 約兩個小時后,噴出物質穿過0.3個天文單位的距離,火樹的樹頂于離恒星最近的類地行星軌道相交。 這是實驗的另一個目的,觀測恒星爆炸時對行星的傷害。 所以光粒擊穿恒星的位置,經過周密的計算,那顆倒霉的類地行星很快接觸了火樹的樹梢,然后在噴出物質帶中運行了二十多分鐘。 這段時間,行星等于是在太陽內部運作,噴出物質經過太空的冷卻后仍有幾萬攝氏度的高溫。 當行星移出噴出物質帶后,它已經是一個發著暗紅色光芒的天體,表面均被燒熔,巖漿的海洋覆蓋了一切。 行星的后面拖著白色的尾跡,那是被蒸發的水蒸氣。 之后尾跡被太陽風吹散,行星變成了一顆披散著白色長發的彗星。 對于那顆行星而言,災難的引信才剛剛點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