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主小行星帶有一百萬顆以上,直徑大于一公里的小行星,它們有的像是喜歡旅行的游子,單獨在廣袤的小行星帶游弋。 有的則像是家族一樣一起運動,這些“家族小行星”是曾經的更大天體瓦解后,緩慢散落的遺跡。 大約45年前,太陽星云溫暖的內部區域緩慢冷卻形成的星子,快速匯聚周圍的小石塊和金屬塊。 每顆行星的成長過程,都是在各自的軌道清掃遇到的和軌道附近的星子,直到在軌道上不再遇到新的物質,這些巖石世界才完成了增長過程。 當太陽星云的恒星形成后,除了恒星外的區域逐漸冷卻下來,之前的巖石世界就成為了類地行星。 在火星軌道外,星子的吸引和成為更大行星的進程,持續地被木星強大的引力打斷。 因此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區域,沒有形成一顆大行星。 雖然主小行星帶的天體眾多,但是太空的空曠稀釋了這些天體的存在感。 谷神星和灶神星這兩顆矮行星,再加上更小的智神星和婚神星,占到主小行星帶總質量的一半。 小行星雖然多,但是體積太小了。 谷神星的外形基本上具備了球星的外貌,不過近距離看,矮行星的南部有一個巨大的缺口。 這個缺口不像是隕石坑那樣柔美,到像是被什么怪物咬了一口,地面參差不齊,看上去有些猙獰。 谷神市是一座工業城市,采礦飛船游弋在主小行星帶,一般采滿金屬礦藏后,就會運到谷神星來,或者等著谷神星距離它們較近的時候,乘機將金屬礦藏卸下。 谷神星本身并不是一顆資源豐富的矮行星,它的地幔層里富含大量的冰,這些冰自然成為了這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的來源。 所以在谷神市建設之初,就是以工業城市和補給城市的功能為目的。 兩個世紀以來,太陽系國建造了幾千艘巨大的采礦平臺,它們游弋在主小行星帶,有的時候十幾年才能把貨艙填滿,運氣好的話幾個月就能采一船。 這些平臺把自己的收獲卸在谷神市,然后完成補給,繼續新的采礦任務。 與采礦平臺匹配的是逐漸完善地尋找小行星的系統,如今有六十萬顆左右的小行星的軌道和位置是已知的,所以采礦平臺的速度雖然很慢,但很少會有撲空的現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