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它們的呼吸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沙漠的氣候環境。 “就像我剛才所說的水土流失的例子,當可以調整一個區域水資源的植被回來了之后,整個區域的氣候會越來越健康。” 魯清風好奇道:“可這也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概念,怎么才能讓沙漠里有足夠多的植物?可以產生讓沙漠的氣候變化的呼吸作用?” 齊光祿指著前面的白色高塔:“就是它,我們稱其為小型生態調整系統,雖然還有待完善,但是你們也看到了,它創造出了一片綠洲?!? 姜宇看著白塔好奇地問:“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齊光祿微笑著解答:“您還記得十二年前,我們的運水小組提出的那些方案嗎?” 姜宇點點頭:“大致記得?!? “在太空建氣候調節器的方案,五年前就廢除了。”齊光祿道:“這個計劃太超前,理論和技術上的阻力太大。 “于是我們就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水合成系統的計劃上。 “這是從人工淀粉那里得到的靈感,運水雖然困難,但是運送構成水的氫和氧卻相對容易。 “這多虧了月球城的巨額投資,為我們設計了抗壓和制冷的專列,還建了十幾公里的鐵路,讓液態氧和液態氫,可以直接從海邊運到這里。 “這趟專列一天一趟,一次就能運來幾千噸液態氫和液態氧?!? 姜宇等人看著白塔的一圈圈小孔,大致明白了這個系統的運作方式。 齊光祿繼續解釋道:“如果是一千多噸水,杯水車薪,可是液態氫和液態氧就不同了。 “它們在液態的情況下,等于是被壓縮過的氫氣和氧氣,密度較大,一次性的運載量也大,而液態的水卻難以壓縮。 “我們在秦皇島有一個制氫廠和制氧廠,直接用海水制氫和制氧,然后運到這里。 “給小型生態系統按比例加入液態氫和液態氧以后,先是將兩種液態氣體氣化,然后通過反應合成水蒸氣。 “再把水蒸氣從這些小孔里釋放出來,均勻地散落到周圍的植被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