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是項目自的成員經(jīng)過縝密的計算后,發(fā)現(xiàn)這個方法的速度太慢了。 氫彈爆炸后所產(chǎn)生的沖擊波,會在太空中四散,就算飛船尾部的金屬板是平方公里級別,能得到的推力也很少。 而且尾部金屬板的面積越大,飛船就越重,就會浪費更多的推力。 況且金屬板還很難安裝,畢竟飛船的直徑只有幾米,最寬的地方也不過三四十米,后面卻拖著個直徑幾公里的金屬板,乍一看就跟個圖釘似的。 關鍵是不實用,還不如用傳統(tǒng)的液態(tài)燃料火箭的速度快。 于是這個問題又回到了起點,飛船到火星需要太多的燃料,途中宇航員需要太多的補給,還有必要的生活設施。 最終,畢爾的小組,還是從“階梯計劃”里得到了靈感。他們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分批次補給! 首先向預訂軌道上發(fā)射兩到三個補給倉,當飛船出發(fā)的時候,只攜帶整個行動三分之一的燃料和補給,在途中通過跟補給倉的對接,完成新的補給。 這樣飛船就可以大膽地加速,畢爾的小組計算過,按照現(xiàn)在液態(tài)推進器的最高速度,只需要三個月零兩天,就能到達火星。 畢爾稱這個補給方式為“火星階梯計劃”! pdc的所有科學家們聽到這個消息后,倒是一起松了口氣,這個計劃只是聽一聽,就知道可行性很高。 液態(tài)燃料航空發(fā)動機的技術,以及太空對接技術都已經(jīng)很成熟,并沒有什么技術難關,相關的操作宇航員們也熟悉。 只要飛船組裝好,就能立即出發(fā)。 接著大家開始慶幸,幸虧月球城早有登陸火星的計劃,不然一天兩天的可想不到這個辦法,再加上飛船的建造等等,時間肯定不夠用。 同時也有人覺得,這一切會不會太巧了一點? 但也只是這么想一想,畢竟很難把火星的高級智慧信號,跟姜宇、畢爾、月球城聯(lián)系到一起。 飛船不需要大家擔心了,接著要解決登陸火星的宇航員問題。 在計劃登陸火星之前,大部分人其實對行星間的航行沒什么概念。 當把地球于火星的距離擺在大家面前的時候,大家才意識到這項任務的艱巨。 在之前大家的概念里,火星離地球似乎很近,但這個“很近”也有9000萬公里! 就算是近地點,也有6000萬公里左右! 而地球赤道的周長不過4萬公里,地球跟月球之間的距離,也不過38萬公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