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可控核聚變小組這邊沒有樣機,只有一個模型。 這個項目組的工作人員,幾乎全都在電腦忙碌,對于楊冬等人的出現,他們只是抬頭看了看,又接著把目光放到了自己的電腦屏幕上。 模型放置在這個組的大廳里,這個模型是蒙古包的形狀,在“蒙古包”周圍,有不少奇形怪狀的機箱。 楊冬介紹說:“就在前不久,丁儀計算出傳統的‘托克馬克方式’是一條死路,同時他提出了一條新思路。 “現在新思路正在論證階段,不過未來的樣機跟這個模型大概的構造不會變。 “中間是反應堆,周邊的儀器有的要形成力場約束核聚變反應,有的是導熱,有的是冷卻。” 姜宇笑道:“這方面我還是比較佩服丁儀老師的,希望他能有新的突破。” “人造太陽”計劃組這邊沒什么好參觀的,畢竟現在還在論證階段,只有一個用數字和符號組成的理論模型,姜宇也看不懂。 不過十六卻看得津津有味,感嘆之余,他還指出了一個地方好像推導有誤。 楊冬立即進入工作狀態,帶十六去超大型計算機室,利用計算機的算力發現十六指出來的地方真的有誤。 接著楊冬向上匯報,基地領導立即組織了“人造太陽”計劃的幾個主要組員,跟十六進行的溝通。 十六一下子被眾人眾星捧月一樣圍在中間,多少有點不好意思。 不過他也沒怯場,跟一群中年人侃侃而談。 姜宇看到研究人員對十六欽佩的目光,羨慕不已。 這些研究人員,因為工作性質的關系,基本上都比較純粹。 只要在專業素質上過硬,就會得到他們的尊重。 于是在晚飯期間,“楊冬的兒子”是個神童的消息就傳遍了整個基地。 他們“一家三口”也在食堂吃飯的時候,引得不少人矚目。 十六頗有點不服氣:“為什么要把我叫做‘楊冬的兒子’?我不是有名字么!” 姜宇笑道:“等你以后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我們就是‘十六的父親’,和‘十六的母親’了!” 接著他笑道:“咱們這一家子也夠古怪的!一家三口的關系都這么模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