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自從中方的外交官提出了“獨立整合方式”的概念,國際上的許多合作就有了一個基礎框架。 比如pdc的主流防御計劃,是各國分工合作。 雖然三部太空電梯的選址有政治博弈在里面,但是三個齊頭并進的工程組,是有高度合作關系的。 畢竟太空電梯之前連個可靠的理論模型都沒有,現在說建就建,只能一邊商量一邊建。 還有就是面壁計劃等八項計劃,是pdc理事國一起合作的計劃,產生的成果也是大家共享。 另外比如太空軍,就屬于“獨立”完成的項目,但是互相之間也會有交流、有借鑒。 中方給出的這個方案,等于是把大家合作的項目,以及希望獨立完成的項目區分開。 免得大家糾纏不清,影響到合作關系。 隨著全世界大量的資金,投入到pdc的主流防御計劃,以及各國獨立的計劃中,原先大批跟航天工程和太空事業無關的項目下馬。 其中就包括大量的農業項目,這讓姜宇的“綠茵計劃”項目組,成了各農業大學和農業研究所的香餑餑。 只用了幾天功夫,就有十幾名專家學者表示愿意進組。 從部隊醫院回來,姜宇給十幾名專家開了個小會,闡述了自己的要求。 專家們踴躍發言,給姜宇普及了一下現在國際上沙漠農作物的研究成果。 目前只有幾個國家和地區正在進行沙地農作物的實驗,但是正如姜宇之前所了解的那樣,成本高,產量低,其中很大的成本,就是對水的要求。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國內的沙地蘋果,著名是因為它能創收,而不是賠本買賣。 但類似的品種也沒辦法種在沙漠里,而且對水分和肥料的要求很高。 不管想要在沙漠中種什么,最關鍵的還是水的問題。 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水、陽光、肥料,這是底層邏輯,沙漠中之所以很難長東西,就是因為缺水、缺肥。 不是說利用基因改造,篩選出一種抗旱的農作物就行了,這只能提高農作物的存活率。 想要規模種植,還是需要水和肥。 國內有一個沙漠牧草的項目,到是挺符合姜宇的要求,但只能產牧草,而且產量也比較低。 姜宇心說,要是大家吃草就能填飽肚子的話,這個項目到是挺不錯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