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嬴政對郭威到來非常高興,他也需要對郭威的能力有所評價。僅僅是因為求長生,讓郭威身居高位,顯然會被群臣嫉妒。 李斯等人的反應就已經落在了嬴政的眼里。 當然,嬴政對朝政的重視,短期內還是超過修仙的。 郭威并沒有急著回答,而是詢問了幾個關鍵問題:“我大秦攻打燕國,糧食從哪里調配?府庫中的糧食是否能夠足夠一場二十萬人的大戰(zhàn)半年的需求?燕國求援,并且得到援軍的可能有多大?” 這些都是戰(zhàn)略上的關鍵問題,郭威一提出來,就讓尉繚心中猛然一突。他原本以為郭威是個才俊,他卻跟著荊軻在大殿上做莽夫的事,等到他認定郭威是莽夫的時候,這貨又變了。 這一刻,尉繚感覺自己有點老了。 年輕人的事也太難懂了。 嬴政想了想,為難道:“趙地人口凋敝,糧食哪怕是能自產,也不過是穩(wěn)定地方而已。想要攻打燕國,所有的糧食必須要從韓地,或者關內調撥。數量龐大,民夫也要征調四十萬。至于燕國是否會結盟,趙國余孽倒是會,齊國不太可能。” “這場大戰(zhàn)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打嗎?” 郭威詢問。 這話讓嬴政不太好接了,這年頭的大戰(zhàn),都是國內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三年,才能打上一場大戰(zhàn)。 秦國滅韓國,得到的好處不少。畢竟,中原膏腴之地,韓雖羸弱,但不缺糧食。可和趙國的大戰(zhàn),秦軍不僅僅將府庫中存糧消耗一空,還傷亡十多萬。這些都讓大秦的戰(zhàn)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畢竟,滅國之戰(zhàn),出動的大軍,都是一國精銳中的精銳。 這時候,沒有任何一方會留一手。秦國滅趙,消耗的物資,不計其數,數十年的積累,都消耗在這場北方兩大霸主之間的決戰(zhàn)之中了。 這十多萬的傷亡,是大秦最精銳的士卒。關鍵是糧食,物資的消耗,短時期內也補充不了。 邯鄲之戰(zhàn)結束才兩三年,趙地本來需要駐扎大量秦軍,用來鎮(zhèn)壓反抗。 而這么短的時間,想要恢復起生產,并不容易。 嬴政斟酌之后,誠懇道:“一兩年內出兵,皆可。” 王翦急了,他代表軍方。大秦國庫之內是有所不足,但是軍隊的士氣很高,秦國攻打燕國,對于士卒,將領們來說,都是積累戰(zhàn)功的絕佳機會。相對于趙軍來說,燕軍簡直就是軟柿子,不能捏的痛苦,對于軍人來說和煎熬沒什么兩樣。 郭威并不是來幫秦國打仗的,他是來改變秦國的。 他當即表示:“大王,諸位將軍,本座不會打仗,也提供不了太好的軍略和建議。但是我可以向諸位保證,我能讓大秦的糧食產量增加一倍有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