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傳統的擋拆配合一般都是外線運球,內線做墻,但隨著籃球運動的發展,傳統的站樁型內線逐漸被機動性更強的瘦高球員所代替,于是外線之間的擋拆愈發多了起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金州勇士隊庫里與杜蘭特兩名王牌球員的互相聯動,他們都能做墻,都能運球,也都有投中高難度進球的能力。關鍵這種配合造成了局部二打二的機會,想防住二人中的一個都已經很難,那么同時防住兩位史詩級攻擊高手當然更是難上加難。 …… “耶~!我防守成功啦!”鮑倚醉瘋狂慶祝,就跟贏得了比賽一樣,也難怪他如此高興,還記得你打球時第一次覺得自己有用的感覺么?這就是鮑倚醉的第一次。 馮箏連忙伸手跟他擊掌,趁機賺取一點斗志值。 交換球權,聚友進攻。 令615戰隊沒有想到的是,聚友的持球人變成了鄒孝莘。 之前鄒孝莘也不是沒運球攻過,無論譚鑫還是石超防他都吃了不少苦頭,因為鄒孝莘身高、力量、速度、技術應有盡有,這些相加導致的結果就是無論他對上誰都是錯位。 譚鑫比鄒孝莘高,體型也寬許多,鄒孝莘用速度擺脫他;石超來防呢,鄒孝莘用力量把他吃的死死的;如果用防守大閘夏海呢,馮箏那邊就會立刻開始得分。 于是舒不知決定死掐馮箏,讓石超放棄外線郭無憂,把精力放在協防鄒孝莘上,如此一來聚友兩個攻擊點也就都熄了火。 可這回聚友的戰術發生了變化,原來是馮箏和鄒孝莘分別在兩側一個單打另一個接應,此番兩人卻同時出現在左側45度角搞起了擋拆。 上一個回合馮箏運球,鄒孝莘做墻的安排,615戰隊的大腦舒不知是接受的,他也想到了類似于勇士隊庫里和杜蘭特之間的擋拆配合,那是因為庫里擋人之后會把防守杜蘭特的高大球員吸引走,造成杜蘭特大打小的局面。 但鄒孝莘運球,馮箏一個1.75,76的小后衛過來擋人,還把防守強點夏海帶過來,這是什么意思? 舒不知想不通,整場他都在四名隊友身后指揮防守,這一次他卻沒法開口。 此時馮箏已經擋住了譚鑫,鄒孝莘球從右手交到左手,似乎要往左邊突破。 舒不知的指揮遲遲未到,夏海無奈只得從右手邊搶前一步去封鄒孝莘的突破路線。 譚鑫見狀,明白夏海意圖跟自己換防,于是把注意力轉移到了馮箏身上。 哪知鄒孝莘并未突破,球從左手運回右手,而馮箏卻轉了個身第二次做了一個墻,這回他擋人的目標改成了夏海! “糟糕!”舒不知終于看明白了聚友配合的目的,不禁喊出聲來。 馮箏第一次做的墻其實是道“實驗墻”,假設夏海選擇繼續跟馮箏而不和譚鑫換防,鄒孝莘就出了機會可以直接突破; 然而夏海棄了馮箏,搶前封堵鄒孝莘,譚鑫便只有換防馮箏這一個選擇。 兩位防守者在沒有指揮的情況下,憑借多年配合積累的默契瞬間做出了調整,而且是一個沒有任何問題的調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