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1章 黃袍-《海上升明帝》


    第(1/3)頁

    見到王之仁前,朱以海一路上都在想這會是個怎么樣的人。

    明末亂世,那些帶兵的武將多為跋扈武夫,行事囂張,既無軍紀也無多少忠心可言,兵和匪很多時候并沒有什么區別。

    比如說江北四鎮,高杰本是李自成的同鄉兼舊部大將,綽號翻山鷂,后來跟李自成掠來的繼配邢氏勾搭成奸,因為偷大嫂,最后只好投降官軍,初授游擊,積極參與對闖軍的圍剿,積功升總兵。后來李自成十八騎出商洛,東山再起,一路打進北京城,高杰嚇的由陜西經山西、河南一路逃到了山東,后來憑著手底下的三萬兵馬,九千馬騾搭上鳳陽總督馬士英,移駐徐州,又搭上太監高起潛,搖身一變,成了擁立福王登基的定策元勛。

    可高杰本就流賊出身,驕橫難制,國家危難之時,高杰卻還帶兵伏擊四鎮另一位大將黃得功,還帶兵劫掠江淮,最后高杰卻也死在了另一位囂張跋扈總兵許定國的手里。

    而四鎮的劉良佐受馬士英之邀請率兵往南直隸,更是沿途劫掠奸淫,無惡不做,而他的兄弟劉良臣更是早在大凌河之戰時就隨祖大壽降清了。后來清軍南下,劉良佐也是直接就降清了。

    四鎮中的劉澤清,崇禎末為山東總兵,闖軍迫近北京時,崇禎急詔入京勤王,可劉澤清卻謊稱墜馬受傷,招不奉詔。不久大順軍南下山東,他立馬就率兵逃到江淮,在商議迎立新君時,他一開始附和東林黨史可法劉宗周錢謙益等人表示愿擁潞王。

    后來得知黃得功、劉良佐、高杰幾大軍頭已經和馬士英達成一致,要擁福王,便馬上就改變主意了。福王稱帝后,開設江北四藩,劉澤清封東平伯駐守淮安、揚州,劉澤清在自己的防區肆無忌憚,扣留所有稅賦不繳,甚至劫掠百姓,干預朝政。

    但當清軍南下時,他的大軍不僅沒有絲毫抵抗,甚至還早早暗中投降。

    再比如湖北的左良玉,號稱擁兵八十萬,更是在弘光朝關鍵時刻,打起清君側的旗號率軍直攻南京。

    大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但這些囂張跋扈的武將們絕對有很大一項罪名。

    祖大壽、吳三桂等,這些大明的武將,就沒有一個能讓人贊同的。

    王之仁在崇禎末就是蘇松總兵,在弘光朝為浙江鎮倭總兵官,手下統兵兩萬五,但他身為國家大將,既沒有在闖賊攻入北京時,北上勤王,也沒在清虜過江滅弘光時,率兵救駕。

    這樣的一個總兵官,如何讓人信服?

    大明朝的總兵官還是比較稀少的,尤其是掛印總兵官,不比清朝總兵多如狗,大明就算在崇禎時也不過二十來個總兵,掛印總兵更少。

    這樣頂級武將以往的表現,實在是讓人懷疑。

    要不是朱以海是個穿越者,知曉未來歷史,他絕對很難信任這樣的一個武將。

    以往的經歷,無不表明王之仁就是個擁兵自重的軍頭,根本沒有把國家、朝廷放在第一位置。

    朱以海與王之仁初次見面,在寧波甬江口招寶山下的定海古城招寶山的威遠堡,這里號稱鎮海要塞、甬江咽喉,海防重鎮,素有浙東門戶之稱。

    威遠堡在招寶山上,是當年譚綸和盧中為了抗倭而修建的一座堡壘,城堡不大,周長不過六百來米,比高中操場大一點。

    朱以海登上山才發現,這威遠堡既是海防要塞,居然還是一座寺廟。

    “當年倭寇犯邊,襲擊了舟山普陀山,總督胡宗憲便把普陀山寺廟的僧人等遷至此處,于是這里便既是威遠堡,也是普陀寺。”王之仁替朱以海解惑。

    招寶山上郁郁蔥蔥,當年胡宗憲戚繼光譚綸等人在此抗倭擊寇,不過此時早已遠去了鼓角錚鳴,暗淡了刀光劍影,從嘉靖到如今,歲月磨去了許多,只留下滿山郁郁蔥蔥的林木。

    普陀寺后來也重回了舟山普陀島,但這里依然還留有寺人佛像,甚至香火還挺興旺。

    此時的這里,更像是寧波鎮海城郊的一個度假休閑山莊,那些條石青磚壘起的防倭城墻山道,此時鋪著落葉,夏日里也樹蔭摭陽,清涼舒爽。

    鳥叫獸鳴,仿佛世外桃園。

    難怪王之仁要請他來這里見面。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龙| 西林县| 中方县| 宕昌县| 怀仁县| 湘阴县| 行唐县| 浏阳市| 玉溪市| 淳安县| 临澧县| 宝坻区| 汶上县| 宁强县| 林西县| 泌阳县| 黎平县| 佛学| 荥阳市| 九龙县| 崇左市| 祥云县| 澄迈县| 寿宁县| 兰考县| 鹰潭市| 土默特左旗| 六枝特区| 甘肃省| 平山县| 澄迈县| 金寨县| 溧水县| 曲松县| 澄城县| 岳西县| 遵化市| 延长县| 泌阳县| 镇原县| 威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