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為了體現《元宵詩會》評選工作的公正性和權威性,華國詩社特意請來了20位嘉賓共同評選。 其中有學者,有著名媒體人,有作家,甚至請來了天后宋喬蕓。 宋喬蕓的身份太特殊了,她和其他明星最大的不同是,她最初是以作家和主持人的身份,被廣為認知的,然后才涉獵到影視歌等領域。 所以文學界的事情,她偶爾也會參與一下。 會議室內,大家落座。 王總編坐在首席,他現在是代社長,權利很大。 左席首位坐著天后,右席首位坐著一位白發蒼蒼的長者,次席則是柳落落。 其他嘉賓以長幼尊卑的情況自行落座。 至于詩社的其他工作人員,他們在這20位名流的身后落座,僅僅坐著椅子而已。 “一年一度的《元宵詩會》的評選工作又開始了,首先,我們華國詩社熱烈歡迎各位老師的蒞臨指導。” 嘩! 掌聲雷鳴。 做了必要的致辭后,評選工作開始了。 入圍最終審核的作品,其實也就30篇而已,這些基本上都是大浪淘沙后的精品。 “下面我們率先評選《煮元宵》一詩,這首作品來自于京城師范大學的董碧龍副教授。” 有工作人員將《煮元宵》的詩稿,依次遞發到諸位評委手中。 “請各位老師為《煮元宵》一文打分。” 宋喬蕓低頭看了下詩詞,面頰上一直保持著恬淡舒服的笑容,然后落筆打分,舉起牌子——4分。 每一位評委最高可打5分,總計20位評委,理論上作品滿分是100分。 這時柳落落也舉起了牌子——4分。 …… 工作人員:“《煮元宵》,85分。……下面請大家為《百年華誕逢元宵》一文打分!” 宋喬蕓舉牌:4分。 柳落落舉牌:5分。 周鶴年舉牌:4分。 …… 分數依次打出。 作品水平參差不齊,就算入圍的這30首里,大部分都并不如意。 別說文娛水平低下的這個時空了,就算在文娛鼎盛的前世來說,一場重大詩會的入圍作品中,真的能讓民眾拍手叫好的恐怕一篇都沒有! 詩詞類作品,沒有那么多讓人驚艷的作品。 就比如說前世那些著名的大詩人,你隨便翻一番某一位詩人的詩集,真的每一首都很贊么?可能整本詩集就那么一兩首真的讓人拍案叫絕的。 要不然,近現代歷史上,白話文寫作開始后,100余年的時間里怎么經典詩歌100首都不到呢? 《致橡樹》多么的經典,可又能找出一篇詩歌能達到《致橡樹》的高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