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靠,美女詩人落落?” “真的是落落啊,大v認證的啊!” “華國當代最后一位女詩人啊,竟然也被吸引過來了?” “具體論證是什么意思?” “落落的意思是不是,大家都覺得三無作品不應登堂入室進入歷史十大,卻沒有人去具體說明為什么不能進入,大家根本沒有提出具體的論據論點,只是純憑感覺武斷地認為它不配而已?” “它配么?” “它配不配,按照落落的意思,你得有論據論點去證明它的水平不配,而不是單純覺得它不配。” “有點兒道理。” “這還不簡單么,找幾首大詩人的分手詩詞來對比一下就ok了。” …… 很快,落落再發一條評論:你心中的歷史十大分手詩詞,又是什么?請給出你們的排名! “我心中的十大……唐代大詩人李隆的《聲聲慢·秋日苦思》算之一吧,‘殘燭理云鬢,再度夕陽紅’寫得多好啊。” “貌似不行,感覺上還沒有那五首三無詩好呢!” “和那五首比,不落下風吧。” “當你說出這話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落于下風了。” …… “大文學家崔征昊的《瀘州別情》怎么樣?這首詩是無一處不用典的代表作啊。” “我之前也喜歡這首詞,但是跟三無詩比,總感覺不動人呢,差在哪了呢?” “詩詞可不單單是堆疊典故,追求辭藻華麗,這首詞內容空洞,差在這了。” “這首的確差一點兒。” …… “《春花秋月》請求出戰!” “艷俗,戰敗!” “它不比那五首好?” “雖然我不認同那五首進十大,但林濤的這首《春花秋月》我更不認同!” …… “《問情》呢,能否一戰?” “雖敗猶榮吧!” …… “《靜夜苦情》可否。” “算了吧,提鞋不配。” “你們是真的找不到詩了么,怎么把這首提上來了。” “好像是,真找不到了。” “臥槽,不至于吧?” “咱們華國幾十萬首詩詞,同類別的詩詞少說也得幾千首吧,沒一個能打的?” “呃……目之所及,全部陣亡啊!” “媽的,這么慘的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