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曹軍駐扎在頓丘已經有好幾天了, 于毒等人在攻破了東武陽后,好似并不急著進攻濮陽,一直呆在東武陽,沒有太大的動靜。 曹操、荀彧和程昱商議后認為, 導致黃巾軍行動遲緩的最大的因素,應該還是來自天氣。 如今已經是十二月了, 天氣已經來到最冷的時間段。 黃巾復起, 一是因為天下大亂將至,黃巾中的有識之士也想趁著這個機會再搏一搏, 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冬天到了,黃巾人口太多,沒糧食了! 若不是因為活不下去,他們也不愿意在大冬天跟官兵干仗, 而且想要推翻大漢統治的只是少數,大多數人參加黃巾其實就只是為了一口飯吃,為了能夠活下去而已。 攻破東武陽后,黃巾又得到了不少糧食物資, 只是苦了土著百姓,黃巾眾能活下去,他們便活不了了... 東武陽既然已經被破了,曹操也是鞭長莫及,只能靜觀其變。 曹操從陳留帶來了兩萬五士兵,之前與白繞一戰死傷近千人, 但加上收編的東郡七千士卒, 此刻也有近三萬大軍,駐扎在頓丘。 頓丘乃是東郡、魏郡與內黃的交接地帶, 是黑山黃巾退回魏郡的必經之路,曹軍駐扎這里等于是斷了黑山黃巾的后路。 不過這會兒黃巾既然不急, 曹操當然也不會急,他甚至樂得再多拖一段時間。 因為他可以趁著這段時間遷移更多百姓, 他甚至還可以趁這個機會,出兵去收拾那盤桓在黎陽城和內黃已久的匈奴! 是的, 你沒看錯, 就是匈奴! 這是一支盤桓在大漢領土許久的南匈奴,首領名為于夫羅。 于夫羅乃是南匈奴單于羌渠之子、呼廚泉之兄。 漢朝那會兒為了討伐鮮卑,向匈奴借兵, 于是于夫羅便率領數千南匈奴騎兵聽從漢朝調令,馳援漢軍共討鮮卑。 但是后來南匈奴發生了政變, 于夫羅父親羌渠被殺,須卜骨都侯被立為單于,于夫羅失去了來自南匈奴的支持與聯系,成了一支無法回到南匈奴的孤軍,最后干脆就在漢地留了下來。 匈奴畢竟是外族,跟中原大地的習俗格格不入, 于夫羅雖然曾經投靠過袁紹,卻因為無法相容而出走,最后兜兜轉轉,占據了黎陽城。 內黃地處平原,適合騎兵作戰,匈奴全是騎兵,所以他們大部分都駐扎在黎陽城外的內黃。 曹操來到東郡駐扎頓丘的消息也傳到了匈奴這里, 雖然有些擔心曹操會不會打他們的主意,但于夫羅對自己手下的匈奴騎兵還是非常自信的, 他甚至還對自己手下將領說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