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東都汴梁,原本可是繁華不已,只是經歷靖康之恥過后,這汴梁城早已變得破敗不堪。 只是經歷過遷都之后,金人帶來的工匠對于這座百多年前宋人故都有所修補,可也只是流于表面,這座百年前就慘遭劫難城池, 早已不復當年盛況了! 甚至就連完顏洪烈所居皇宮,也不過是一個徒有其表的偏殿而已,每日朝會結束,完顏洪烈還需在他處就寢休息。 不過今日汴梁城中的軍民,則是能略顯安定下來,其中原因則是歸功于忽然歸來的國師身上,有了他老人家親自現身, 鐵掌幫北歸的幫眾也是終于安下心來。 就連原本一心想要繼續遷都, 暫避蒙古人鋒芒的金人皇親貴胄們, 也仿佛是有了主心骨,此刻再也不提遷都一事。 平心而論,這汴梁城內還有金兵數萬,加上城中青壯足以在極短時間內招募出十萬左右的大軍,只是金人氣勢已經泄,哪里還有勇氣與蒙古在外野戰,只能將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當初在潼關夜襲蒙古大營,并成功摘走蒙古大將首級的國師身上。 只是他們卻有所不知,被他們依為救星的國師,這時候早在皇宮之中,與完顏洪烈父子商議起了遷都至歸德府一事。 汴梁無險可依,當初趙匡胤本想將都城設立在洛陽,可卻被趙光義一句“在德不在險”給說服了,故而將都城設立在地處一馬平川,無險可依的汴梁城中。 后又經過靖康之恥,金人在離別前又是放了一把火,導致如今的汴梁城不僅城墻破敗, 城內百姓更是十不存一。 如今城內看似這般熱鬧, 可是金章宗從中都燕京城遷徙過來太多百姓,這才短暫形成了這般繁華景象。 局勢如此,完顏洪烈縱然有心卻也無力,就在他準備答應遷都一事時,汴梁城外卻是忽然殺出一支大軍來。 看起來人數不多,又并非蒙古人打扮,城中守將還以為是周遭游蕩過來的群盜,于是便派調遣兵馬外出驅逐。 然而不到半株香的時間,這些出城的兵馬就遭遇大敗,除了一個幸運兒被當做信使放進城來,其余皆無人幸存。 其中尤其是一名手持長戟的男子,看似只是依仗馬力一個沖刺,就將派遣出城的兵馬沖的七零八落。 千余人馬的隊伍,卻無人是其一招制敵,更有甚者,連人帶馬都被其挑飛出去了! 目睹如此神力,城中守將又怎敢派人出城繼續送死呢,只是緊閉城門,順帶遣人到皇城中回報消息。 就在這段時間,城外這不過千余人馬的隊伍,卻是兵分數路,很快便將汴梁數個來往的城門給圍住了。 眼見賊徒如如此不智,明明人數不多,卻要繼續選擇分兵,于是自然有人躍躍欲試,然而不管是何人出手,一個照面就被對方取了性命! 此時此刻,城內鐵掌幫的弟子這才看出了圍城人的來歷,竟然是明教中人與全真教的道士,除去正門外有賊酋鎮守,其余偏門則有人認出鎮守者正是天下聞名的全真七子。 認出了來人身份,城中守軍自然不敢繼續出城送死,只是連忙遣人去報! 無論是全真七子,還是明教中人,他們自然都不是對手,也只能去請國師大人來料理此事了! “恐怕完顏宗弼怎么也想不到,昔年領軍圍困北宋國都的金人,如今竟也落得當年甕中之鱉的結局!” 圍在汴梁城外的呂義,看著城中慌亂無比的金人守軍,則是心有所感道。 “正所謂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一旁的黃藥師這時候則有感而發。 他年齡在眾人居于最長,目睹過南宋君臣的昏庸無能,然而卻沒想到,在其有生之年,竟能親眼目睹金人的覆滅,實在是令他感慨不已。 “教主,那完顏洪烈當年害得我義父當年差點家破人亡,還望教主能讓我親自手刃此賊!” 這時候站在呂義身后的穆念慈,這時候忽然向呂義開口請求到。 對此,呂義則是點點頭便答應下來。 如今金人精銳正與鐵木真所率大軍在前線對峙,是勝是敗恐怕數日內就見分曉,而這汴梁城內的守軍,看似有數萬之多,實則卻不堪大用,一沖即散。 故而呂義看似只有千余人馬,心中仍是信心不減。 與此同時,城門上則是有人影閃動,來人正是完顏洪烈父子以及被城中金人視為救星的國師。 “父王,城下正是那明教賊首呂義!” 城門之上,完顏康則是一眼便認出了城下為首的人影,語氣里則是又恨又懼。 當初在西夏皇宮中,他自幼苦練而來的一身內功卻遭此人廢除,又目睹了其風云殘云般擊敗百損書生和蒙古高手的一幕,心中對其懼意自然有增無減。 “國師拜托你了!” 知曉那明教賊人的手段,這時候的完顏洪烈則將希望寄托在了一旁鶴發童顏的老人身上。 “陛下不必驚擾,交給老夫便是!” 這個時候身為西貝貨的裘千丈,卻依舊不自知,看似謙和一笑,信心飽滿。 “呂教主你我襄陽一別,卻沒想到今日會在此處相逢啊!” 隨后就見裘千丈探出頭來,望著城下的呂義喊話道。 “義哥哥,這人是……” 見到城門上又冒出了一位裘千仞,黃蓉一時間也是有些意外。 要知道裘千仞早在襄陽城中就答應加入明教,如今則與七公老人家一同護佑孟將軍安危,助其直搗黃龍,拿下蒙古人占據的大同府。 不過黃蓉很快便想起了什么,嘴角似笑非笑,靜靜看著城門上的西貝貨表演。 黃蓉猜出了城門人影的身份,可是李莫愁與金輪法王一行人卻是不然,他們這時候則是略帶驚疑打量城門上的人影。 “有趣,本以為經過當初襄陽英雄大會的經歷,你會洗心革面,沒想到居然還敢假冒我教法王的名義在外招搖撞騙!” 這時候呂義自然也認出城門上西貝貨的身份,只見他微微搖頭語氣逐漸變冷。 “明教法王?” 聽到此處,城門裘千丈一行人則是聽得一頭霧水。 他與完顏康趁機從衡山腳下逃脫,一路擔驚受怕,自然無暇打聽其他,即便到了汴梁城中,對于從江南傳來的消息,也是一知半解,根本不清楚當初到底發生了何事! 故而眼見呂義一行人出現在城門之下,便又想故技重施,讓其知難而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