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橫軍再一次分兵了,而且是兵分三路。 一路駐守宣城,看押在文家渡俘虜的劉軍兵卒和繳獲的糧草輜重。 這一路由第二戰營統領--李平率領,共計兩千人。 兩千人中,一千為兩個都的正規戰卒,另一千則是屯卒。 另一路,則由兩個都的一千正規戰卒組成。 他們將在一位資深都長的率領下,把甘寧俘虜的兵卒,押到宛陵,并駐防在那里。 第三路人馬,是李橫的本陣。 其中包括: 李到第一戰營的四千人! 第二戰營的一半,四個都兩千人。 這六千人,也是李橫本陣的主力。 還有一千屯卒,則負責押運糧草、輜重。 另外,還有段家的八百私兵,跟在軍中打醬油。 騎兵方面。 打文家渡,李橫軍贏得非常輕松,騎兵幾乎毫無損失。 因此,在把所有的游騎收回來后,李橫軍本陣一共有九百騎。 渡江之后,甘寧領著南下的兩百親衛武將,也趕了過來。 這使得本陣的騎兵,增加到了一千一百騎。 其中,親衛武將隊六百騎,騎營騎卒五百。 三天后,當李橫率軍趕到寧國的時候,原本屯駐在宛陵的三百騎卒,也南下趕來匯合了。 直到這個時候,因分兵而散開的李橫軍騎兵,才全部歸建。 行軍的時候,一千四百騎兵鋪陳開來,簡直可以占據一個人的整個視野。 蹄聲隆隆,聲震天際。 這番聲勢,也讓丹陽西南諸縣的豪門大族們,噤若寒蟬,一絲異動也不敢有。 說起來! 倒也不是這些人見識少,而是他們久處江南之地,確實沒見過這么多的騎兵。 孫策平定江東的時候,軍中的騎兵并不多,他們自然也就看不到了。 后來,等他騎兵多起來的時候,江東已經被他平定了。 這個時候,孫策自然也不會吃飽了撐的,讓騎兵沒事出來瞎溜達。 再后來,孫權在與江東豪族聯軍大戰的時候,并沒有動用騎兵。 或許! 他當時已經打定了主意,要渡江北上了。 因此,便舍不得把寶貴的數千騎兵拿出來。 畢竟,在長江以北,才是這些騎兵真正的用武之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