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半個月后。 松茲城西南百余里處。 一座低矮的山陵之上,一桿‘李’字大旗,迎著北風呼呼作響。 大旗之下,李橫頂盔摜甲,手持長槍,面容威嚴地騎在一匹大黑馬上。 一身鐵甲的魯力山,則手持一根碩大的狼牙鐵棒,騎在一匹大青馬上,警惕地衛護在李橫的身后。 李橫的四周,100名親衛武將,同樣是人披甲,馬踏蹄,處于隨時可以出陣的狀態。 丘陵前的緩坡上。 三個戰營,呈‘品’字型排列。 經過這段時間的整訓,各戰營輜兵都的忠誠度有了大幅地提升,李橫便把他們都轉了正。 因此,三個戰營現下都已經是三個都、一千五百戰兵。 也就是說,在丘陵前的緩坡上,李橫一共堆了四千五百人。 這也是他能拿出來的最大機動兵力。 今日之所以擺這么大的場面出來,李橫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對面五里開外,便是波濤洶涌的揚子江。 一望無際的揚子江上,此時帆影如織,大大小小數百艘戰船,正星羅棋布地散落其中。 江岸處,一桿‘文’字杏黃大旗下,足足有一萬兵馬在那里列著陣。 軍陣的旁邊,是一個臨時搭建的碼頭。 雖然是臨時碼頭,但它的吞吐量卻不小。 每次可以停靠十艘貨船。 每批十艘船靠上來后,只要船板一放下,立刻便有二十名民夫在一位小頭目的帶領下,順著船板魚貫上船,搬運貨物。 貨物搬下船后,也不是胡亂堆放的。 糧草放在哪里? 兵甲、軍輜放在哪里? 生鐵又放在哪里? ...... 碼頭上都有專人在負責管理、清點。 因此,碼頭上雖然人頭攢動,忙碌異常,但卻又秩序井然。 貨物卸載的速度很快。 僅是半天的時間,碼頭旁邊的空地上,便堆放了密密麻麻的貨物。 與此同時。 碼頭旁邊的軍陣中,那桿‘文’字杏黃大旗下,一位年約三旬的武將,正面沉似水地盯著對面李橫的軍陣。 在他的身后,肅立著一員小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