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電影院里的觀眾們紛紛吐槽。 弟弟死了,接著父親也死了。來到島上,島上的人也被外星生物攻破。 電影結束,與黃億于之前的恐怖片不同,與文之仁和沃納的恐怖片也不同,《寂靜之地》的觀眾不是議論多可怕,而是罵真愚蠢。 外星生物既然害怕高速低頻音波,為什么全球都沒有人發現? 外星生物居然不會游泳、怕水,怎么可能征服全球? 當然,這些在電影里都沒有展開,反正這就是電影的設定。 《恐怖片世界》影評: “《寂靜之地》可以說開辟了一個另類的恐怖模式,它打在了恐怖片的傳統,不再依靠聲音制造恐怖氣氛。 沒有聲音,就利用情節和畫面嚇人。 尤其是那些神出鬼沒的外星生物,看起來很強大。人類面對它們,如同面對恐怖片的惡魔一樣,無法打贏它們。 文之仁和沃納的恐怖片,利用未知讓觀眾感受恐懼。 黃億于的《寂靜之地》卻是反其道而行,就告訴觀眾是外星生物。就是已知的東西,卻讓觀眾害怕。 之前不管是文之仁和沃納,還是黃億于,恐怖片的恐懼多來源于心理。惡魔不是直接殺人,而是要讓人虛弱、害怕,惡魔才會獲得力量、才能殺得了人。 那些恐怖片,在人死之前都要受到驚嚇折磨。這也是許多恐怖片的常用手法,不斷恐嚇就是不讓人那么快死。 明明可以要人命,卻就是沒有要。 《寂靜之地》不同,死得很快。反復在告戒觀眾,不要發出聲音,發出聲音就是死。 ……” 《凱文說電影》影評: “《寂靜之地》很有創意。如此看來,黃億于并不被通常的恐怖片元素和條條框框束縛。他不斷地去嘗試,嘗試用新的題材和方法,打破恐怖片的慣用方法,用自己的理解詮釋恐怖片,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恐怖效果。 電影里不能發出聲音,電影院看電影不能發生聲音,兩者契合讓觀眾很有代入感。 而沒有聲音,意外地營造出更好的壓抑效果。 同時,加大對角色的塑造,加深劇情深度。也因為劇情的重要,觀眾更加融入電影的故事里。 個人感覺,整部電影的緊張氣氛一直都沒有得到放松,仿佛讓人沒時間喘氣。 如果能夠有緊張有放松,或許會比一直緊張,效果更好。 ……” 盡管《寂靜之地》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還有不少地方無法自圓其說。可是,其票房走勢上竟然不比《安娜貝爾》差。 網上,漸漸有不少人認可黃億于,并認為黃億于要高于文之仁和沃納。 文之仁和沃納的恐怖片,雖然風格不同,手法也有變化,但都是圍繞同一種類型。 影迷們和專業影評人士們稱之為,文之仁和沃納的恐怖電影宇宙。 這個電影宇宙的提法,源于吳龍提出的未來科幻電影宇宙這樣的概念。這個概念得到了電影界的認可,也被許多影迷和專業影評人士所采用。 用來說文之仁和沃納的恐怖片,就是處于同一體系。 惡魔,折磨人,再要人的靈魂。或者,折磨人,想要人的身體。 黃億于卻是嘗試用各種方法來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恐怖體驗。 可以這么說,文之仁和沃納就在自己設定的恐怖宇宙里設計恐怖片,黃億于則把各種題材用來設定自己的恐怖片。 敢于嘗試,意味著冒大風險。就這點上說,黃億于就比文之仁和沃納高出一級。 看看吳龍,就是什么片都拍,什么片都能拍成運作片。 如果不是吳龍,誰又能想到,可以用電影來推動某地的收入、可以用電影來打廣告? 可以把海盜拍成一個系列? 可以把飚車拍成一個系列? 有人居然把黃億于比作吳龍,說他是敢于創新。 當然,這一點上,肯定會被吳龍的粉絲反駁和爭論,引成三方三戰。 黃億于則是暗暗偷笑。因為,你們以為的嘗試與創新,全都是龍哥的呀! 爭論起來沒完沒了,除了各自叫囂著讓票房說話,還猜測起黃億于、文之仁和沃納接下來拍的是什么片,黃億于還敢不敢再嘗試新的題材。 很快,大家就知道黃億于的下一部影片是什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