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接到村長劉忠打來電話時,劉耀祖依然在山里搭建七號庇護所。關于昨天山里突降大雨,同樣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好在這種事,他處理起來也有經驗了。 跟其它戶外露營的人,登山包都會塞一頂戶外帳篷不同,劉耀祖的登山包里,一直都是大卷的防水雨布。來不及搭建堅固的庇護所,就用雨布搭一個臨時帳篷。 相比搭建庇護所工序繁瑣,搭建臨時帳篷所需耗費的時間,無疑會大大縮短。等大雨落下時,劉耀祖已經坐在臨時帳篷里,生起火開始燒水泡茶喝呢! 昨晚休息時,看到連綿不斷的雨勢,劉耀祖也曾擔心道:“這雨下的這么突然,今天進山采菇子的人,怕是有麻煩了。只希望,他們能找到我搭建的庇護所。” 事實上,自從周邊村子的村民知道,靠山屯有個從城里回來的年青人,閑著沒事在山里搭棚子時,他們也跟靠山屯的村民一樣,覺得劉耀祖是在不務正業。 放著家里暖和舒適的房子不住,卻跑到山里搭棚子住,這不是瞎胡鬧呢? 隨著進山次數增多,鄰近村子的村民,或多或少都見過搭建在他們平時常去山里的木屋。剛看到時,她們只是出于好奇,都沒覺得這屋子有什么存在意義。 直到昨天看到山里突降大雨,不少見勢不妙的村民立刻道:“看這雨,怕是小不了,而且肯定要下一段時間。我記得,那邊山上有個木屋,咱們過去躲躲吧!” 結果這一躲,找到庇護所的村民,無一例外都躲到第二天天亮。待在木屋過夜時,她們終于了解劉耀祖的良苦用心,也終于沒人覺得他在瞎胡鬧。 正是出于這種愧疚心,她們回到家才跟村干部說了一下,甚至主動把這些庇護所位置,告知其它人知曉。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她們將來能找到庇護所。 有這樣的庇護所,往后她們進山采摘山貨,再也不怕突發天氣。而村干部得知這個情況,覺得于情于理都應該去靠山屯,找劉耀祖當面感謝一下。 可令他們沒想到的是,等他們到了靠山屯找到劉忠,才知道劉耀祖昨天也進山了。就在村干部有些失望時,五叔劉守山也適時道:“打他電話,他有衛星電話。” “衛星電話?在山里也有信號?” “有!聽他說,衛星電話在那都有信號,就是接聽電話貴了點,一分鐘幾塊錢呢!” “啊!一分鐘幾塊錢?這誰用的起啊!” 等劉忠撥通劉耀祖的衛星電話,將情況說明之后,劉耀祖也笑著道:“忠伯,都是鄉里鄉親有啥好謝的。只要她們沒事,那我辛苦就沒白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