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些土八路,好猖狂的打法。 緊接著,兩側迅速突進的火力組戰士們,開始了火力的宣泄。 有架在馬鞍上的輕機槍,一邊策馬奔馳的戰士,一邊熟練地操縱著機槍,騎在馬背上,居高臨下之中朝著日偽軍所在區域進行長點射。 輕機槍也就罷了,鬼子和偽軍接著甚至聽到了重機槍的咆哮。 驚駭欲絕的日偽軍聞聲望去。 那是八路軍的騎兵部隊,由并駕齊驅的兩匹戰馬和馬車、機槍共同組成的火力小組。 兩匹戰馬并駕齊驅,韁繩拉著身后快速跟進的四輪馬車,這馬車貌似也就是一些農用的板車改造而成。 車頭上坐著一位戰士,負責掌控馬車的行進,每個馬車上還蹲著兩位戰士,一名重機槍手,一名彈藥手。 重機槍的前方架著厚實的防護盾,盾牌的中間留下一條較長的縫隙,架著重機槍的槍管,重機槍手同時通過縫隙提供的敵軍視野進行射擊。 如此設計,完全可以想象,只有被重機槍掃射的日偽軍,將子彈射進那只有幾根指頭寬的縫隙,且正好擊中機槍手,才能將八路軍方的重機手打掉。 可又是高速運動中的馬車和機槍。 想要打中八路軍方重機槍手的難度,大大提升。 這正是獨立團騎兵連,經過與摩托化部隊的融合之后,研究出來的馬載機槍戰術。 曾經,俄軍也曾用馬匹拉著農用的大車,在馬車上提前安置重機槍,然后堆積上干草,途中遇到目標,掀開稻草就可以直接開火,打擊過目標之后,馬韁繩一拽,利用馬車的機動性,隨時能打能走,曾讓對手吃盡苦頭。 他們將這種戰術稱為搭槍卡戰術。 孔捷對于這種畜力化作戰工具在騎兵連的妙用,算是對這種搭槍卡戰術的活靈活用。 這是為了彌補獨立團的半機械化重裝部隊,在坦克和裝甲車方面的嚴重不足。 以使重機槍那樣笨重的家伙也可以具有高速的機動性。 再加上修械所的改進,重機槍架設在四輪馬車之上,固定軸上加設一定的物理裝置,還可以以一定的角度轉動,在馬車快速的運動時,既能有效規避日軍的火炮突襲,又能以密集的火力對敵軍造成殺傷。 實在打不過還能跑,槍口調轉到馬車的尾部,那就是最好的阻擊火力。 谷屝 此時在左右兩側的火力組,各有五輛這樣的馬車。 一共十輛荷載了重機槍的馬車,在這遼闊的平原地形上,順著日軍的左右兩翼拉開戰線,重機槍瘋狂咆哮,此刻展現出來的殺戮力量,甚至不亞于一輛日式坦克。 那么此時此刻就相當于,在日偽軍的左右翼,共有十輛坦克正在瘋狂進攻。 再加上協同作戰的三輪摩托的副座上架設的機槍,甚至架設在馬鞍上的輕機槍。 此刻的日偽軍被徹底包圍在中部,像是一群待宰的綿羊兒,在這群綿羊的四面八方,都是伺機就會撕上一口的餓狼。 對戰局的把握相當精準的一營長王雷虎和二營長沈泉,在煙霧彈的煙霧剛消散的同一時間,為了策應騎兵連的三面突襲,兩位營長毫不猶豫地下達了總攻的命令。 原本的進攻方此刻成了防守方,原本的防守方此刻成了進攻方,角色迅速調轉。 一營和二營的戰士們展開總攻之后,態度決然,壓根兒不留什么余地。 在后方五零小炮的全力轟擊掩護下,朝著日軍部隊發起猛攻。 四方部隊,沒有任何一方留有余手。 一切的進攻都來得如同閃電。 …… 在獨立團的干部特別戰士培訓課上,孔捷曾提出過這樣一條軍事思想。 “凡事謀而后定,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思想,只有做足了戰前的準備,戰時才能游刃有余。” “這樣的思想同樣契合于咱們的軍事作戰指揮。” “什么意思呢?簡單點說,戰斗之前的準備工作一定要慢,這個慢不一定是時間上的慢,而是要盡量的詳細周全,盡量地查漏補缺,算無遺策。” “準備工作認真周全地完成之后,接下來的進攻要快,戰術動作要快,擴大戰果要快,追擊殘敵的進攻要快。” “這就是我要告訴你們的四快一慢。”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孔捷當時是這么說的。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