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做事要有始有終,心中想著要催化野山參,蘇恒卻沒有行動,而是慢悠悠的烤著自己的野雞。 “黃德那家伙自己喜歡吃雞,就天天逮野雞回來,等下還要說說他才是。” 蘇恒嘴中嘀咕,看向黃德帶回來的第二物。 那是一個棒槌,也就是能烏黑頭發(fā)的何首烏。 不過何首烏在山中不算罕見,黃德這一根根部才巴掌大,拿出去賣可能都沒人要。 “還是得催化。” 蘇恒搖頭,看向第三物。 看見物品形狀,蘇恒眼睛一亮。 那是一株虎耳草,葉圓有毛刺,如老虎的耳朵,所以叫虎耳草。 民間因為口音,更喜歡叫他為普洱草。 這種草有祛風清熱,涼血解毒之用,是治療蕁麻疹的特效藥,也能治愈痔疾、濕疹。 山中少見,多生長在潮濕巖壁上。 黃德能找到它,不得不說運氣好。 “此物對我無用,販賣價值到是極高。” 在現(xiàn)代化污染下,皮膚病成為了大眾疾病。 其中蕁麻疹、濕疹更是常見。 他要是能把虎耳草強化,藥效達到藥到病除的地步,說不得要救助多少人。 了解黃德帶回的物品,蘇恒就靜心燒烤。 時間推移,蘇恒燒烤的技術(shù)越發(fā)強悍,隨便燒烤,就能激發(fā)野雞獨有的山野之味。 此味飄香,擴散四方,沉浸小溪嬉戲的黃德聞見,不舍的回到岸上,抖了抖毛發(fā)上的溪水,屁顛屁顛的跑到蘇恒腳邊,然后瞪大眼睛看著山雞一點一點變得金黃。 從初次嘗試那種酥脆的雞皮,黃德就徹底愛上了那種香味。 為此,他還違背于蘇恒的誓約,晚上都帶野雞回來。 “黃德啊,人無信而不立,我記得我們當時說的是中午三只雞,晚上三只兔吧。”蘇恒幽幽開口。 黃德身子僵住,接著跪倒在蘇恒面前不住磕頭。 蘇恒見了,沒有阻止,繼續(xù)到,“這本來是小事,你與我商量,改了規(guī)定也無妨,然你私自改變,就是違背了我們的誓言,你可明白其中的區(qū)別。” “咔咔。” 黃德沒有裝傻,默默點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