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烏桓,作為漢末有名的雇傭兵,歷史上袁紹、曹操、劉備都對其十分倚重。 精通騎馬射箭的烏桓騎兵,戰力強悍,便在漢軍之中也極為出彩。 相較于勢力龐大的鮮卑人,烏桓雖地盤不大,但卻也有數萬落族眾, 百萬余族人。 在漢人眼中,沒有太大野心、一心一意當著雇傭兵與漢室保持合作關系的烏桓算是較為不錯的盟友。 然而在李興看來卻并非如此。 王道的道路上不需要盟友。 李興要的是一個完全臣服、徹底被同化掌控的烏桓。 所以盡管烏桓很聽話,但李興還是安排張遼前往平定,將其徹底打服。 張遼也嚴格貫徹了李興的意志,明刀明槍的擺開架勢,讓烏桓做足準備。 烏桓首領丘力居極為不解,明明他愿意獻出忠誠, 為何漢室非要開戰。 此前跟隨張純張舉叛亂時,遼東軍的恐怖戰力給了他極為深刻的印象,他真不愿也不敢與之為敵。 在派出使者求和后,張遼給了他一個答復。 烏桓要展現自己的實力和價值。 說白了,不管你愿不愿意,畢竟有前科,先把你打服再說。 對此丘力居表示,這很漢室。 一度讓他想到了西漢武帝時期漢朝的作風。 在得知李興并沒有斬盡殺絕的意思后,丘力居也放下了最后的一絲擔憂,將精力盡數放在迎戰漢軍之上。 仗著熟悉地形,聲東擊西、騷擾埋伏、暗道偷襲,丘力居用盡了渾身解數。 但張遼卻是以不變應萬變,憑借著單兵戰力的優勢以及完備的偵查、指揮系統,將數萬大軍操控自如,虛虛實實輕松抵御住了烏桓如潮水般的進攻, 甚至還反將烏桓軍驅趕包圍住。 其統帥才華展現的淋漓盡致,令無數人為之側目。 大帳之內, 張遼緊盯著沙盤之上的局勢, 心中不斷地推算著。 隨著勝勢一步步的積累, 烏桓的主力已經被壓縮到很小的區域之內, 外圍盡數被李字大旗包圍。 決戰之日就快要到了啊! 在確定烏桓已無其他選擇之后,張遼終于放下了心。 殺人誅心、滅國破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