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大宋能被譽為才女的人,容貌上必然是出人一等的,無論是三十多歲的李清照,還是二十多歲的朱淑真,又或者十幾歲的孫道韻,容貌都非凡人可比。 她們必須先有出人的容貌,方可論其才華,只有才華沒有容貌是不會被人認可為才女的。 三人在房間里整理著送來的詩稿,都是眉頭緊鎖,這里的詩詞沒有一首能讓她們看上眼。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奇才又怎么可能在樊樓出現呢!才子歷來出自江南,開封府土生土長的詞人不能說沒有,反正極少就是了。 “啊!先生,我這里有一首看著還不錯。” 說話的是孫道絢,她手里拿著的正是林沖寫的那首元宵。 李清照和朱淑真齊齊看了過來。 “讀來聽聽。” 孫道絢站起身拿著詩詞讀了起來。 “元宵,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兩位先生覺得如何?” 孫道絢很客氣的將朱淑真和李清照都喚作先生以示尊敬。 李清照接過詩詞仔細看了一遍道:“很好,詞韻律用的非常巧妙。” 朱淑真接過去看完也點頭道:“現在能寫這種好詩的不多了。” 李清照回味著詩詞又道:“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竟然有人寫得如此好句,真想見見這個叫林沖的人。” 朱淑真道:“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說的不正是現在嗎?” 孫道絢抿嘴道:“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他寫普通百姓過元宵節竟如此傳神,我不如他。” 李清照道:“林沖的元宵為第一,高坎的元月為第二,陳冬的宵夜為第三,這個排名如何?” 朱淑真道:“高衙內的詩肯定是請人代筆的,如何能算?” 李清照道:“無論是不是請人代筆,那首詞的水平確實能排第二。” 朱淑真聞言沉默片刻點頭同意了李清照這個說辭。 李清照提筆在紙上寫了三個名字,又將三首詩詞抄寫了上去。 此時李師師推門走了進來,李姐姐結果如何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