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24章 對滿眼都是利益的人,一定要小心 入冬以后的天氣非常寒冷,那時候的氣溫一般都在零下二十度左右。大家都貓在家里很少出屋。大緬襠的棉褲和棉襖,再加上棉帽子,成為當時人們的標配,否則是出不了屋子的。 每天值日生按照值日排名,早早地到學校,生起洋爐子。今天是阿利的值日。 學校統一供應煤塊兒,靠近西南角處有一個大煤堆,除了燒鍋爐以外,也用于老師和同學們冬季取暖。各個班級的值日生,早早地就去鍋爐房那里找張大爺,由他打開一個小柴房,將劈柴和引火的玉米桿兒等分發給各班值日生。然后各班的值日生再去煤堆處收煤塊兒放到爐子旁,一切準備就緒后,就開始生火了。 那時候無論男同學還是女同學,都會生火,也必須學會生火,實踐能力非常強。在九十年代初期,阿利的女同事嫁到了東礦區(后改為古冶區),她第一年回婆家,家里只有公公一個人在,婆婆有事臨時出去一會兒。自己是小輩兒,還是新媳婦,得體現新媳婦能干、不是好吃懶做的主兒啊,再者說也不能讓老人去生爐子呀,所以就自己去生。 結果在爐子旁呆了將近十分鐘,對堆在一起的劈柴、煤塊和秫秸桿兒,不知道咋用,囧的沒法。后來公公過來了,將爐子生著了。新媳婦不會生爐子成了當時的一個小笑話。 阿利生的爐子火很旺,屋子里也很暖和。瑯瑯的讀書聲不時從各個班的教室里傳來。文化知識的學習,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少的。 因為天氣寒冷的緣故,同學們在學校里,貓在教室里圍著爐子,也很少出去玩耍。課間十分鐘偶爾會出去,男同學玩頂錘、女同學踢毽或者砸瓦房外,就沒法做其他的游戲了。 到家里也就是在禮拜天的時候,可以出去滑滑自己做的冰車。那時候的冰車制作也非常簡單:三五塊木板并排釘在兩條方木上,兩條方木下面的正中間,將兩根粗一些的鐵條固定在下面,找倆帶尖兒的鐵釬子當冰釬就成了。在光滑的冰面上,大家可以互相地進行比賽,看誰滑得快。由于天氣很冷,阿利極少出門。 那天是禮拜天。苗小華找到了小嶺和阿利。 苗小華家里四口人,他有一個弟弟在姥姥家,因父母都在鐵路上班,所以苗小華大部分時間都是獨自一人在家。到了晚上的時候,就用父母給的錢下館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