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歷史,會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 阿利和二舅,坐著老韓師傅的車,出了新軍屯,一路向市區行駛。 汽車越接近市區,環境就越雜亂,景象就越慘烈。與阿利去時相比,已沒有了干凈整潔的街道和馬路,也沒有了整齊的房屋和樓房,更沒有了欣欣向榮的景象,路邊看到的是“人定勝天”、“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抗震救災、重建家園”、“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等等標語。映入眼簾的都是殘垣斷壁,沒有清理拆除的、倒塌的房屋和成堆的瓦礫,有時候會有難聞的氣味兒隨風飄來,非常刺鼻。解放軍叔叔有的帶著防毒面具,仨一群、倆一伙拿著鐵锨、稿和鋼釬忙碌著,有的帶著安全帽,吹著哨兒指揮著大塔吊車,吊運著雜亂無章的樓板和梁柱。偶爾在路旁,看到三、兩個塑料布裹成的人形,整齊地排放著。 “那是啥?”阿利指著路邊擺放整齊的塑料袋子問道。 ‘那是。。。。。。”二舅沒有說完就低下了頭,沒有再往下說。 后來阿利才知道:1976年7月28日凌晨3點42分53.8秒,唐山、豐南發生了強烈的地震,震級達到了7.8級。短短的23秒時間,帶走了242769人的生命,慘烈之程度可見一斑! 42歲的李玉林是開灤唐山礦工會副主席、黨委委員。那時候工業現代化和機械化程度都不高,大多是靠人工,在井下掘進生產。那時的全國能源非常緊張,開灤礦務局局屬各煤礦工人大多是長年三班運轉,24小時開工。為了完成開灤煤礦翻兩番的任務,李玉林和其他兄弟礦區的工人們,幾乎是拼了命地抓革命促生產,連職工家屬都發動起來下井送水送飯了。 從7月26日晚上21點開始,李玉林都一直在忙這忙那,將近30個鐘頭沒合眼,到家才想起自己沒吃飯,可家里也沒他的飯,只找了碗米湯充饑,28日凌晨1點多,他才算睡下。 躺下時間不長,李玉林就被巨大的搖晃弄醒了,首先看見了紅色的地光,然后變白了,綠色的窗簾都被映白了。然后是地聲,開始什么也聽不見,后來聽到海潮般的聲音傳來,那是整個唐山倒塌的聲音。 李玉林光腳踹開房門一看,樓梯斷了,外面什么都沒有了,他的第一反應是:“礦井下好幾千人不知道怎么樣了?”光腳只穿了條短褲的李玉林拔腿就往礦上跑。他光腳踩在廢墟上跑了三四里地,房子全倒了,沒有路,周圍沒有任何亮光,一片死寂,安靜得聽得見自己的心跳,唐山不存在了。在經過父母家的附近時,心里雖然也非常掛念著弟兄姐妹,但他沒有回家,繼續往礦上跑去。 到了礦上,看見井架都被扭成了麻花,驚魂未定的年輕同志抱著肩膀出大氣,就是不說話,那是被驚嚇得開不了口了。 軍人出身的李玉林確信,必須盡快向黨中央匯報災情。他轉身就往回跑,希望能找一輛車。恰巧礦上那輛紅色的救護車這時開了過來,車上的司機是崔志亮。崔志亮也是在地震后開著車就往礦上沖。隨即趕來的曹國成和袁慶武聽說要去北京報信,都說他們也去:“多一個是一個。”凌晨4點多,這輛救護車上了路。車在唐山的主干道上開出了幾公里,路上一個活人都沒有看到,車上的4個人沉默著,一出唐山,他們的眼淚就止不住地下來了。 當時他們走的是木頭橋——能夠出唐山的唯一道路。到了玉田縣后,他們直撲縣委,但電話打不出去,他們必須繼續向前;在薊縣縣委,電話仍然打不通,卻意外遇到了國家地震局派出查找震中的人馬。經過簡單的交流,由袁慶武陪同地震局的人原路返回唐山,地震局的一位同志上救護車和李玉林他們一起繼續去北京報信。 車上的幾個人神經緊張到了崩潰的邊緣。救護車從紅廟進入了北京城,北京已經感受到了來自唐山的震感,密壓壓受驚的人群頂著瓢潑大雨聚集在馬路上。救護車直奔新華門,在門口一停下,老遠立刻跑過來兩個民警,看見他們的樣子都驚呆了。 早上8點多一點,李玉林他們到了國務院接待站。李玉林在雨水中洗了一下臉和手,穿上了途中借的一條半大孩子的褲子,披上一件修車時穿的滿是油污的棉衣,準備向中央領導匯報。而在這時,空軍也有幾個人也趕來了。 在他們到來之前,中央沒有關于唐山地震的任何具體情報,李玉林他們為全國對唐山的救災工作搶出了整整一個白天的時間。在李玉林的建議下,解放軍、全國各大煤礦救護隊和各個省市醫療隊立刻緊急奔赴唐山,中央救災會議邊進行邊落實了這些具體措施。而這就是阿利進入唐山市區時,看見的解放軍叔叔現場救災的情景。 就在唐山大地震之后,通往震中的公路、鐵路遭受到大面積的損壞,里面的人難出來,外面的物資進不去。所以,救援物資的運輸只能依靠飛機。重任便落在了唐山飛機場,可是飛機場的眾多設備也遭到了損壞,連地面雷達都無法正常使用。機場所有的工作人員,沒有人敢站出來。挑起脫離雷達后的指揮重任,直到李升堂站出來。 為了保證這條“生命通道”的暢通,李升堂帶領戰友們,用肉眼看,用耳朵聽,接連不斷地指揮著機場里一架又一架飛機的起與降。為了運輸更多物資,轉移更多醫護人員和傷員,李升堂命人拆了好多架飛機里的座椅。災后十余天的機場,人流量一度飽和。大家相互攙扶、相互照顧,每架飛機后面都是長長的隊伍。看似嘈雜又慌亂的機場,其實是有著超乎以外的井然,而這一切離不開李升堂的擔當。 災后14天的時間里,機場里飛機在李升堂的指揮下,累計起降了3000多架次,最密集的時候一天有356架飛機來了又走,走了又來。兩架飛機之間,時間間隔最短的只有26秒!對飛機這樣的龐然大物來說,要求精密度非常高,安全系數非常大,稍有不慎,無論是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都會造成重大的損失。雖然在地面雷達等多種設備設施受損的情況下,可經機場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卻無一例事故,這不得不說是世界航空史上的一大奇跡,更是讓西方飛行員都震驚地存在。李升堂——不僅是創造奇跡的人,更是唐山救災的英雄! 全城百萬人被壓在廢墟之下的危急時刻,李玉林的神速不知道挽救了多少性命,然而,第一時間去北京報信的李玉林,卻沒有顧得上回家搶救自己的親人,后來他得知,他的14位親人在這場世紀災難中遇難;還有救護車司機崔志亮,路過家門都沒停,事后才知道愛人、孩子全部遇難;還有。。。。。。 近半個世紀過去了,ts大地震已成為了歷史。雖然有的人已經作古,但歷史會永遠地記住他們,記住他們的名字,記住他們所做的貢獻,也記住他們曾經為此而失去的親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