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之前顧恪就分析過,天道不是人,它沒有感情,只講利益。 在魔界天道和魔人的步步緊逼之下,妖詭界天道做出了一個顧恪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決定——對大新人開放了天地銘感。 簡而言之,大新人獵殺魔人,可以獲得妖詭界天道下方的天地銘感。 天地銘感本質上是一種天地本源,獲得后可以加快實力增長。 而之前妖詭界與大新敵對,妖詭需要殺死大新人,來獲得妖詭界天道賜予的天地銘感,成為妖詭界的“天選者”。 現在這一條依然起效,但大新人殺魔人也可以得到妖詭界天道的垂青。 大新的人們還未察覺到這點改變,神念已非凡人的顧恪卻在第一時間就發現了這事,差點以為妖詭界天道瘋了。 可靜下心來一分析,卻發現妖詭界天道的這個“騷操作”完全沒毛病。 還是那句話——天道眼中,一切都事關自身利益。 接受天地銘感,成為天選者,從來就不是“無償”的。 所有命運的饋贈,早已標好了價格。 得了妖詭界天道的好處,就會不自覺地為它賣命,償還這份因果。 是妖詭還是大新人,并沒有任何區別。 顧恪從大新天道處“贖回”大小姐她們,也是付出了足夠代價,還清了因果的。 否則大小姐哪天突然于心不忍,又出手幫助大新,再次擊殺兩位妖神,也不是不可能。 換成妖詭,或許就是兇性大發,突然看大新人很不順眼,非要殺個痛快。 在無形中影響天選者的決定,他(它)們自己卻毫無所覺,這才是天道的可怕之處。 妖詭界天道處于劣勢,為了自保,尋求更多助力,找到大新人頭上,也就不稀奇了。 大新人真與魔人大打出手,對它沒有任何壞處。 它“投資”給大新人的本源,完全可以從死掉的魔人那里賺回來。 要是顧恪與魔人發生沖突,那就更完美了。 若這個方法失敗,它投入的一點點本源也早就“回本”了,完全不虧。 當然,如果妖詭界天道的“騷操作”僅止于此,那顧恪也不會順水推舟,提高魔人的收購價。 妖詭界天道可以用天地銘感來綁定大新人,對抗魔人。 這套卻用不到顧恪他們身上。 如何吃干抹凈,又不受因果束縛,這是系統一直以來為顧恪提供的基礎服務——要是系統的所有者被天道套牢,那還怎么挖它們墻角,刮它們地皮。 因此,妖詭界天道只能從另一方面“吸引”他,那便是放棄針對他,不再刻意壓制他。 用前世的事來比喻下,那之前顧恪就是妖詭界的“通緝犯”,現在終于撤銷了“通緝令”,可以正常地在妖詭界活動。 聽著似乎沒多大好處,但想想這二百多年他自己和大新,兢兢業業在妖詭界刮的地皮。 妖詭界天道能咽下這種損失,給他“正常”待遇,實在很“寬宏大量”了。 ……好吧,或許用“忍氣吞聲”,“委曲求全”來形容,更貼切一些。 只不過顧恪的行為并不急切,對妖詭界天道造成的損失沒那么大。 比起窮兇極惡的魔人一方,它只能選擇與顧恪保持和平。 當然,魔人與大新逐漸頻繁起來的接觸戰,其中也有妖詭界天道的手腳。 不然妖詭界那么大,魔人占領的區域與大新都不是萬里之遙,而是百萬里不止。 而這幾十年來,魔人與大新之間的區域內,妖詭的數量不斷減少。 加上某些妖詭有意無意的引導,在兩方形成了一條“通道”。 所以才有魔人萬里迢迢跑來,與大新產生沖突,表面上看似巧合,實則是必然。 對此,顧恪毫不猶豫地在這條通道上布置下了多出福地城池。 妖詭界天道主動退讓,送上門的地盤,不拿白不拿。 大新不提前準備,難不成要等魔人發現大新,沖來大打出手再被動應對? 以魔人的習性,可不會來跟大新講道理。 假若滅了妖詭,大新也會是下一個目標。 顧恪寧愿早點讓大新了解這個新對手,這才能在開戰時擁有一定的主動性。 …… 有些事情,你猜測會向壞的一面發展,它往往就會真的朝壞的那面而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