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太史慈解釋道“母親,正因為主公會答應(yīng),所以,我才不會見他,因為,大家各司其職,不少將士還在函谷關(guān)浴血殺敵,他們都是好樣的,可我,卻是因為私事而離開,因私廢公,理應(yīng)受罰,我若請示了他,這頓板子可就打不成了,那樣,我心里更難受!” “也罷,兒你就放心的去吧,母親這就去給你準備傷藥!” 太史慈的母親深明大義,沒等太史慈離開,就把藥提前準備好了,因為,兒子回來后板子肯定少不了,這傷藥一定能用得上。 太史慈連夜離開了洛陽,一路飛馬疾馳,朝著北海兼程而去。 太史慈的表字,是子義!人如其名,從生下來開始,義這個字,便注定會陪伴他一生。 替郡守送信,明知道會得罪州府,太史慈毫無怨言,送信之后,東萊郡守果然把他當了替死鬼。(因為郡守告州府,本來就是以下犯上,就算太史慈把奏章及時的遞給了朝廷,東萊郡守也不想把得罪州府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便全都推到了太史慈的身上。) 邴原曾問他“你后悔嗎?” 太史慈并不后悔,雖然郡守的做法讓人心寒,但太史慈卻說“我若不能竭盡全力完成郡守大人的托付,那么錯的,就是我了!” 到了遼東,太史慈又幫了邴原和劉政,別人有難,他絕不袖手旁觀。 孔融照顧太史慈的母親,太史慈銘記肺腑,一直暗暗告誡自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