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恭敬的退出長信殿,走在回往未央宮的宮道之上,劉盈仍覺得今日發生的一切,不真實到宛如夢境。 ——在老爹回來之前,劉盈可是做下了百般準備,就等劉邦發難! 包括劉邦可能拿修渠之事、糧價鼎沸之事,乃至于遇刺一事挑刺兒,劉盈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甚至于,在確定趙王劉如意,無法對自己產生哪怕一絲一毫的威脅之后,為了堵老爹的嘴,劉盈還曾盤算著,要不要為弟弟求求情。 但千算萬算,劉盈怎么也沒想到:老爹劉邦,居然這么輕易的,便放棄了易儲的念頭。 這還不算——就今日的狀況,劉邦非但是全然打消了易儲之念,態度更是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從先前的‘找個理由皇太子’,直接變成了‘給太子鋪路’‘準備政權交接’! 若不是親身經歷了今天發生的一切,劉盈根本不敢相信:這,居然是老爹劉邦所展現出來的態度! 而現在,即便是在親眼目睹、親身經歷這一切之后,劉盈仍覺得發生的一切,頗有些夢幻般不真實。 “嗯······” “或許,真是我的表現,讓老家伙放心了?” 暗自猜疑著,劉盈也只好微微搖了搖頭,勉強說服自己,接受了這個略有些生硬的理由。 而后,劉盈便不由自主的抬起頭,望向不遠處,那宛如聳立云端的未央宮宣室正殿,眉頭頓時皺在了一起。 “唉~” “出征之事啊······” 搖頭長嘆一聲,劉盈便苦著臉低下頭,暗自思慮起來。 同劉盈的預料,以及前世的記憶有所不同——劉邦班師之后,并沒有將‘太子代父出征’一事,大咧咧擺在朝臣百官面前,讓群臣商議。 待朝儀罷散,劉邦才單獨引劉盈至寢宮,委婉的表示:這件事,太子先去探探皇后的口風。 很顯然,對于‘太子代父出征’,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亂一事,劉邦心里也非常清楚:皇后呂雉,幾乎不可能點頭答應! 但劉盈也同樣清楚:雖然老爹劉邦嘴上,說的是‘去探探口風’,但實際上,‘勸皇后點頭’,幾乎是劉邦對劉盈布置下的死任務! 誠然,在今日,劉邦在朝堂之上,毫無掩飾的表示‘朕百年后,太子繼位’的前提下,劉盈大可裝做不知道此事。 反正再如何,劉盈的‘準天子’身份,已經是板上釘釘,就等長樂宮響起九響喪鐘,劉盈便可繼登九五,為天下王。 但若是劉盈果真這么做,且不提老天子會不會因此心生芥蒂,甚至再起易儲之念,劉邦同呂雉二人,必然會因為此事,而鬧得不可開交。 ——一邊,是年老抱病,無心出征的老天子;另一邊,則是護子心切,必不可能答應太子出征的開國皇后! 在淮南王英布虎視眈眈于關東,不日立叛的當下,帝后不合,尤其是因為太子而不合,必然會使長安朝堂,陷入新一輪的動蕩。 而這樣一場動蕩,唯一可能帶來的結果,就是‘決絕代父出征’的劉盈威嚴大損······ “呼~” 深吸一口氣,又將其緩緩吐出,劉盈不由再度抬起頭,望向眼前,那平地而起數十丈的未央宮宣室殿。 “試試吧。” “就算勸不動,也總得避免朝堂動蕩······” 如是想著,劉盈便帶著隱隱一絲‘一往無前’得氣勢,抬腳踩上了宣室殿外的長階。 在長階的盡頭,此刻的宣室殿,也早已是人滿為患,就等劉盈的到來······ · “吾兒~” 在殿內眾人的注視下踏過高檻,不待劉盈拱手拜喏,就聽上首傳來呂雉一聲極盡喜悅的輕喚。 “快,快上前些!” 見老娘朝中自己瘋狂招手,劉盈也只能乖巧走上前,對呂雉躬身一拜。 “兒臣,拜見······” 沒等劉盈拜過禮,便見呂雉眉開眼笑的從御階上小跑下來,滿是欣喜的揪著劉盈前后打量一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