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肖湛雖心里這般想,口中卻道:“祆教濫殺,乃是公仇。將軍之恨,只是私怨。這些祆教頭目,如今倒有大半被咱們圍困在此,要殺要剮、又何須急于一時?不妨留著‘圍點打援’。待祆教圣女舟行至此,見教中好手被困,必會停舟來救。屆時進可攻、退可守,一切盡在掌握!” 秦炎嘯卻是怒道:“妖人該殺!圣女更該殺!早殺晚殺,又有什么分別!” 黎妙蘭亦狐疑道:“若那圣女惜命、對此坐視不理,直接撥槳便逃。咱們便該如何?” 肖湛似被口水嗆到,猛咳一陣、才急忙辯解道:“圣女若是棄卒保帥,必令教徒們寒心。況且咱們這么多人,還攔不住幾艘河船嗎?” 黎妙蘭嫣然頷首:“聽上去、似有幾分道理,本少俠便信你一回。木蘭衛聽令!陣型散開,圍而不攻。若有試圖逃竄者,當場格殺!”說罷便調轉身形,又退到了一旁。 肖湛也想退出戰陣、以逸待勞,奈何被祆教中人死死纏住,一時間卻是脫身不得。只好揮起手中長劍,奮力拼斗起來。 圍攻肖湛的幾人中,建木護法一柄鋼叉、最是奪目。 這奇形兵刃,卻是他在靈山坳被奪走九節鋼鞭后,隨手從玄魚衛那里奪來的。拳腳兵刃,略有資質者、便可觸類旁通,何況是祆教八位護教法王之一的建木護法?區區鋼叉,信手拈來! 鋼叉在握,直刺斜掏、下摜上挑,無不得心應手。加上一旁征討使石良弼、布善使李少辰的輔攻,猝然間,竟將這肖湛打得招式凌亂、身形狼狽,幾無還手之力。 肖湛手中長劍叫做“流霜”,是他初入武侯鋪時、河南尹蕭璟假人之手所贈。劍長約四尺有余,乃是鑄劍名匠千錘所鍛,劍名取自張若虛“空里流霜不覺飛”之句。 流霜劍,劍如其名,通體雪白如秋霜,刃發寒芒似流光!微微一振,鏘然作響!吹發即斷,鋒銳異常!實是一柄不可多得的稀世奇珍。 劍尚如此,劍法自也來歷非凡。肖湛所使劍法,卻是一套“太白醉仙劍”! 相傳天寶年間,青蓮居士李太白授翰林待詔,常常醉眠于長安酒肆。有一日圣人攜了太真妃與幾個寵臣,于曲江池上宴游行樂。而李太白恰在曲池坊酒肆中,同岑勛、元丹丘兩位摯友開懷暢飲。酒資不夠,竟將一身錦裘與五花馬抵給掌柜,換得美酒數斗。圣人聽聞他在附近,便遣高力士前往宣召,令他登龍船、為宴游所得諸詩作序。 但李太白偏是個恃才放曠、寧折不彎的性子,便借著酒勁,自言“酒仙不登天子船”,將那高力士攆了回去。圣人聞之,倒也大度,只是一笑置之。但李太白的狂放無禮,卻令高力士一干侍宦、寵臣記恨在心。一有機會,便在圣人耳邊吹風,述說李太白的言行過失。后來果然不得重用,被圣人賜金放還。 卻說太白攆走了高力士,醉意已有八分。但見席間胡姬篩酒、歌伎弄簫、元丹丘擊鐃、岑勛高歌……不禁拔劍而舞、詩興大發,口占《惜罇空》一首,流傳至坊間,為世人所稱道。而他在席間隨心所至的一套劍法、便卻被元丹丘記下,后加以損益、傳了下來,定名“太白醉仙劍”。 肖湛劍勢一起,恍惚中竟有醉意!身形不動、便如淵渟岳峙,屐履踉蹌、卻如大廈將傾!腳步散而不亂,手臂緩而不弛。劍招開闔間、不徐不疾,卻難以捉摸,以至于建木護法鋼叉刺出數招,竟招招落空! 隨著劍招起落,肖湛竟也詩興大發、高吟起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罇空對月……千金散盡還復來……” 狂傲中帶著寂寞,寂寞里含著悲涼! “嗚——!嗚!嗚!”建木護法鋼叉凌厲、破空鳴響,每道聲音、都叫人心驚肉跳。 肖湛身形飄忽,每每履險如夷,似對這凌厲攻勢,極盡蔑視之能。一柄流霜劍、宛如酩酊的蛟龍,在鋼叉、吳鉤、鋼锏等兵刃間穿梭,將或刁鉆、或狠辣、或迅疾、或剛猛的招式,皆化在一派昏昏醉意之中,卻不損及自身分毫。 公平使何允正一對鋼锏、交相輝映,不停與流霜劍撞出鏘然之聲。然而這劍卻堅韌異常,不論鋼锏如何劈掃、依舊鋒利如故。反是鋼锏之上、被劍刃崩出數道豁口,顯得有些狼狽。 征討使石良弼,則手擎一雙吳鉤,“呯呯嗙嗙”打在流霜劍上,聲音悅耳,宛如鐃磬,煞是好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