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秉燭夜談-《如水劍道》
第(2/3)頁
自此之后,“如水劍”風聞仿佛被坐實了一般,種種離奇傳說不脛而走。直到安祿山被安慶緒所戮,那偽制的“如水劍碑”不翼而飛,此事便成了謎團。直到薊州之亂平息,江湖綠林間、才漸漸記起這樁傳聞。并在有心之人推波助瀾下,愈演愈烈。仿佛山火一般,一旦燃起,便徹底失控。成為連李長源和公孫玄同都追悔莫及的一樁錯事。
楊朝夕聽罷,愕然良久。竟沒想到,如此引得洛陽幾方勢力覬覦的“如水劍”,最初只是個子虛烏有的傳聞。聯想自己下山前、公孫觀主的一番囑托,以及交代給自己的“吉讖”和“如水劍歌”,原來是頗有深意。
或許公孫觀主一早便聽聞了洛陽城中諸多事情,猜到了有心之人的圖謀。也知道自己一進洛陽城,難免會與這些事發生關聯,所以才苦口婆心、諄諄告誡,甚至不惜將“玄同劍”相贈與他。其用心之良苦,如今方才體會到。
楊朝夕沉吟道:“師父,既然‘如水劍碑’是您與公孫觀主所刻,那首‘如水劍歌’便是您的詩作吧?”
李長源苦笑一聲,卻搖了搖頭:“卻非我所作。乃是當年一位故人隨口吟誦,被我留心記了下來……其實,若說‘如水劍’之事子虛烏有,也并不準確。關于此劍的江湖風聞,五胡亂華時便有了,只不過、從未有人見過此劍罷了。”
楊朝夕忽然想起,方才自己在望春宮大殿的橫梁上、偷聽到的一番話,知道師父所言非虛。在眾人心里,皆希望有這樣一柄神異非凡的寶劍,能助自己劍道大進、笑傲江湖,或是助自己雄踞一方、世襲罔替……自古以來,在自信和實力不足的情況下,人們想要實現種種野望,便常常會寄托于這樣的絕世神兵。
然而畢竟是偷聽,他猶豫半晌,終究沒敢向師父坦白。畢竟方才柳曉暮為替小蠻解圍、已經現身出手,如果師父知道自己當時也在躲在橫梁上,怎會猜不到其中關聯?
這些倒還在其次,若師父得知自己已經與柳曉暮這樣一只妖修結為道友,只怕會在一番痛心疾首后,將自己逐出門墻。
楊朝夕顧慮重重,頗感頭大。只好決定將這些暫且擱下,聊點不這么沉重的話題:“師父,那年‘翠云丹會’,我恰在這麟跡觀中養傷,未能見您一面。如今想來,依舊無比遺憾。
后來回到觀中,看了《翠云丹會輯要》和《道門內丹說》,才真正對道門內丹修行之術,算有了一知半解。如今初入‘煉精化氣’,尚有許多不明白之處,以至于近來修行難以寸進。師父可有什么關于內丹修行的經卷、可供弟子修習參詳?”
李長源想了想道:“公孫道兄和吳天師合撰的《道門內丹說》,算是近百年來內丹之術的集大成者。以之為總綱,才不會誤入歧途、甚至走火入魔。不過若論可供參詳的經卷,倒有一人、叫做司馬承禎,亦是道門上清派宗師,他所著《修身養氣訣》《服氣精義論》《形神坐忘論》,頗有可信服之處,明日為師便找來,供你一觀。”
楊朝夕拱手低頭道:“弟子謝過師父了。”
李長源忽而笑道:“昨日聽公孫道兄說,你早先便已盡學‘公孫劍法’,又從《五圣千官圖》中悟得裴旻劍意。如今劍術之精,已遠超同輩之人。為師亦通劍法,他日有暇、先考較你一番。若穎悟足夠,便將畢生修習的‘無為劍法’傳授給你。”
楊朝夕雙眸一亮:“真的嗎?師父!當年隨公孫觀主學劍時,便聽他說過,師父的劍法還在他之上。當年他憑一把玄同劍、一身族傳劍法,打遍河南道、未逢敵手。唯一一次吃虧,便是栽在了師父手上。爾后才與師父不打不相識,從此結為至交好友。”
李長源眉毛微蹙、旋即又笑起來:“確有此事。我都快記不清了,公孫道兄竟還對此念念不忘!可見榮辱相較之下,唯有恥辱更能叫人印象更深。不過,為師也是僥幸勝了一招半式。若是生死相搏,未必便是他的對手。”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雅县|
福清市|
乌什县|
安丘市|
宁安市|
恩平市|
祁门县|
寻甸|
梧州市|
呼和浩特市|
兴仁县|
广宗县|
石渠县|
滨海县|
汉源县|
交口县|
沾益县|
湄潭县|
黔南|
平舆县|
昌吉市|
休宁县|
襄城县|
聂拉木县|
绥滨县|
平邑县|
绥德县|
大兴区|
湘西|
保定市|
搜索|
永寿县|
长顺县|
延寿县|
长岛县|
宣化县|
永济市|
台湾省|
文安县|
琼结县|
黄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