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三月二十三日,楊廣下旨大赦天下,允許死囚去遼東立功贖罪。 三月二十四日,調衛文升返回洛陽,任刑部尚書,輔佐太子監國。 大業八年四月戊寅(十六日),皇帝陛下自東都洛陽啟程,開始了第二次御駕親征。 五月五日,天子六軍來到幽州。 五月十三,皇帝陛下在海邊擺六畜、水酒,祭奠去年戰死遼東的英魂。 同日,三十一位郡守和邊關重將聯名上書,請皇帝陛下慎重考慮征遼之事。諸臣以為“中國疲弊,萬乘不宜屢動”,天子以萬乘之身親自伐遼,非但會造成國力的浪費,而且會導致內政的混亂。 “朕親往尚不能克,非朕,何人能克之!”大隋皇帝陛下楊廣擲表章于地,大聲怒斥,若不是聯名上書人太多,他一定要再殺幾個人,讓所有人明白他征伐高句麗的決心。當晚,圣駕駐蹕望海頓行宮,處理諸般耽擱政務。 同一時間,楊廣給范陽郡遠東行軍總管府的旨意也到了,和第一次征伐高句麗一樣,讓王君臨統領水師一路,從高句麗安南郡配合遼東主力,同時攻打高句麗。 去年楊廣躊躇滿志,以為一戰可以平定遼東。最后,數十萬大軍戰死他鄉,上百萬民夫死于非命,換回的卻僅僅是高句麗人的恥笑。今年,諸臣不想再打下去了,百姓也不想再打下去了。而他這個皇帝卻不得不將戰爭繼續下去。 楊廣以為,大隋國完全靠著兵威才鎮住了四方諸酋。如果在征伐高句麗一事上軟弱,周邊那些部族就會先后效仿。如此一來,兵禍連綿,大隋周邊戰事會更多,內部的流寇也會愈猖獗。 楊廣對此深信不疑。 “朕不是不體恤民力,而是騎虎難下啊!”楊廣嘆了口氣,望著御案上那堆得像小山一樣高的反對征討高句麗奏折,不斷搖頭。 “陛下何必理睬那些妄人的說辭,他們不過是為了博一個愛民的好名聲罷了!”虞世基一臉正義凜然,在一邊大聲說道。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