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負責前線指揮的宇文述和王仁恭等的幾名大將軍商量了一下,沒有將皇帝的這個旨意擴散到普通士兵中,而是選擇在第二天繼續強攻。 只是大軍全力進攻了一整日,死了近萬人,依然沒能攻破遼東城。 此時的遼東城己經被染作了血紅色,大半是大隋將士的血,只有少半是高句麗守軍的血。 而城頭的高句麗戰旗依然豎立著,除了王君臨之外,沒有人能預料它還將豎立多久。以勇悍聞名的王仁恭大將軍帶左武衛沖上去了,又被亂石砸了下來。以狡猾著稱的宇文述使出了聲東擊西,圍三缺一,詐援騙城等種種手段,依然沒有讓高句麗人放棄抵抗。 進攻者爬上城頭,被砍落下來。防御者探出腦袋,被射成刺。敵我雙方在招降與受撫這個游戲玩得無可再玩時,終于各自使出了全力。一幕幕血與火的悲劇每天都在城墻外上演,每天都重復著同樣的故事,每天都會死很多的人。 終于楊廣的耐性也耗盡了,他下旨允許諸軍強攻。 然而,已經遲了,高句麗到了一年四季中大雨最多的雨季,而且不知道是不是這片大地上死的人太多的緣故,雨格外的大,接連四天暴雨,將大地變得一片泥濘。 暴雨之后,浙浙瀝瀝的雨水一開始就沒有收尾的時候,潮濕的天氣讓床弩和投石車的威力大打折扣,沒有兩種攻城利器的支持,大隋府兵再強,在強攻中也占不到上風,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時候攻城是在送死。 可楊廣不在乎士兵的生死,他強令大雨攻城,三天時間死了三萬多人,沒有拋石機和床弩攻擊城頭,這三萬人甚至連城頭都沒有攻上去,便全部死在了遼東城下。 三萬多將士的尸體只是讓楊廣明白了一個事實——眼下雨天中根本無法攻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