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崎嶇險峻的沙丘間穿行翻過幾座丘陵之后,陳二狗終于來到這片目的地丘陵地點。走進了看,這一個滿是黑石塊的高原平臺。 放眼望去,高原平臺漫無邊際,堪比兩層樓房大小的一塊塊青石黑兒發亮,似乎進入了一片煤海…… 直播間的觀眾看到這樣一副奇異的自然景觀,也暫時從節奏爭端中脫離,為這大自然的偉力而震撼不已。 陳二狗也感嘆道:“膚淺的地理知識告訴我:腳下的這片奇異土地,千百年前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份。后來,隨著地殼的隆起,古地中海后了上千公里…… 滄海桑田,又是多少年過去了,這些原本深藏于大海中的潛山或露出海面的海島,長期暴露在大自然面前,歷經風吹雨打,山體中含有石灰質的物體逐漸流失了,就變成了現在這般樣子。加之極度缺水,古地中海的海床,也變成為荒涼的沙海。 撫令憶古,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由人仰天長嘆時光之匆匆。” 來到這片丘陵地帶,看到不遠處幾顆棕欖樹,陳二狗心里放松了不少,找了個樹冠比較大的棕欖樹陰涼處,先坐下休息一下,道:“現在大家應該知道我為什么要來撒哈拉沙漠了吧。” “先休息一下,跟大家聊會天。記得我最開始了解撒哈拉沙漠,是在初中的歷史課本上。初步了解撒哈拉沙漠,是在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我的撒哈拉》小說集里。” “在三毛優美文字里對撒哈拉沙漠的描寫,我至今還記得一些——‘我舉目望去,無際的黃沙上有寂寞的大風嗚咽的吹過,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壯而安靜的。正是黃昏,落日將沙漠染成鮮血的紅色,凄艷恐怖。近乎初冬的氣候,在原本期待著炎熱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轉為一片詩意的蒼涼……’ 曾經那段讀書的歲月里,每當我讀到這一段落時,都會有一種浮想聯翩的感覺。 多少年來也一直想去看一看,現在我如愿了。但我并沒有跟隨著三毛筆尖下畫出的路線,在撒哈拉大沙漠里倘佯、隨著‘叮咚’做響的駝鈴聲,去尾追阿里巴巴牽引的駝隊、去欣賞大漠孤煙……我走上了另外一條路,這條路也許比書中的美景更加動人和具有挑戰性,畢竟我是個年輕人嘛。 “觀眾朋友們,你們是幸運的,坐在家里看著電腦或者手機就能領略到如此美景。” “當然,我也是幸運的,我正親身體驗這種美景。” 突如其來的抒情環節,差點把水友們酸掉大牙—— “6666” “酸酸酸酸,酸水都冒出來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