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PS:本章為打賞加更,謝謝“某無名的書友”支持!!!) 林婧離開之前,將花費三千金幣買來的鐘鼓樓建筑圖紙、文廟建筑圖紙以及武廟建筑圖紙,通通交給歐陽朔。 歐陽朔轉身交給書記官柏南浦,讓他轉交給建設司,督促建設司抓緊時間建造。按照規劃,文廟和武廟將建在黃帝祠的左右兩側。至于鐘樓和鼓樓,將建在玄武門前方,商業街最南端,內城河河畔,東西兩側,兩兩相對。 鐘鼓樓建成之后,必將成為山海縣的又一座標志性建筑。 ************ 八月二十六日,經過兩個月的建設,西南大學堂終于正式落成。歐陽朔帶領一眾官員,興致勃勃地參加了西南大學堂的揭牌儀式。 相比歐陽朔最開始的設想,在徐叔達的提議下,二級縣城基礎建筑——棋院,也被并入西南大學堂,成為西南大學堂的第四座學院。 歐陽朔在落成典禮上指出,西南大學堂的校訓是“兼容并蓄,海納百川”,未來的西南大學堂,要做到百花齊放,使之成為西南地區的學術圣地。 揭牌儀式之后,歐陽朔在徐叔達的陪同下,前去拜訪姜尚。 經過范仲淹和徐叔達兩人的軟磨硬泡,姜尚終于答應在西南大學堂隱居,同時又拒絕徐叔達提議的經學院名譽院長的頭銜。 初秋時節,校園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在西南大學堂西北角,有一座小型人工湖,名叫望月湖,湖水引自一墻之隔的內城河,湖內種有荷花。湖心有一座小島,名叫墜星島,姜尚便隱居在這座小島之上。 墜星島與外界并無連通的水上長廊,只有乘坐輕舟,才能抵達島上。輕舟側畔,水波蕩漾,朵朵荷花盛開,通過清澈的湖水,還能看到水中的游魚。 天空下起蒙蒙細雨,水滴擊打在荷葉上,發出叭叭的聲響。 姜尚已是八旬老者,為了照顧他的生活起居,文教司特意安排兩名仆役,侍奉左右。兩名仆役協助姜尚,在墜星島開墾菜地,種植蔬菜瓜果,養殖雞鴨鵝等家禽。望月湖對鴨和鵝而言,就是最好的棲息環境。 歐陽朔上岸之后,舉目四望,島上極為素雅,既無雕欄畫棟,也沒有什么名貴的花草樹木。一排低矮的茅草屋,佇立在小島中央;茅草屋前,用籬笆圍成一座小院,空地上開墾出一籠籠的菜地,有些甚至已經長出新芽。小院旁邊,是一片竹林,青翠欲滴。一陣清風吹過,竹林發出嘩啦啦的聲響。 院子的另一邊,是一口水井。水井旁邊,擺著一塊條石。條石高不過半米,成臥榻狀,表面極為光滑。仆役介紹,太公經常倚在條石上讀書。 在仆役的引領下,歐陽朔撐著油紙傘,穿過茅屋小院,來到后山,一條卵石鋪就的林間小徑,彎彎曲曲地通向遠方,順著卵石小徑,來到湖的另一邊。 湖岸邊,姜尚披著蓑衣,帶著一頂破舊的草帽,正握著魚竿,在湖邊垂釣,旁邊的魚婁空空如也,一無所獲。歐陽朔尋思,這老頭不會又在玩什么“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之類的把戲吧。 “太公,君侯來看望您老。”徐叔達開口說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