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玉棺金俑-《鬼不語》
第(2/3)頁
隨即嗅到一股并不明顯的尸臭,舉火細看,原來那鎮殿俑的頭是金頭,套在玉柙中的身子卻是干尸,大殿中的金俑都是無頭尸,腦袋全被砍去了,斷頭下的身軀已枯為尸蠟,腔子上頂了顆金頭,玉柙是為了讓尸身不朽不壞。
田慕青看得膽戰心驚,我卻全是疑惑:“地宮里的鎮殿俑,有土俑石俑玉俑,可沒有砍掉腦袋換成金頭的人俑,就算是殉葬之人,那玉柙金頭可不該出現在這些無頭干尸身上,這些無頭干尸是什么人?出于什么原因被砍掉了頭?”
厚臉皮說:“墓主多半是嫌這些站殿俑的腦袋長得不夠檔次,砍下去換個金頭,夠大方的。”
我想不出為什么用無頭尸做鎮殿俑,但肯定不是厚臉皮說的那樣,熊耳山古墓中的怪事太多了,每一件都讓人難以索解。
厚臉皮說:“真正讓人想不通的怪事多了去了,在西北時聽人說過,解放前有盜墓賊挖開一座老墳,金銀珠玉都沒挖到,卻挖出一個幾百年前被活埋的女人,奇怪的是那女人竟還活著,說起當年的事情很是詳實,你說這能想得通嗎?吃咱這碗飯你就不能多想。”
大煙碟兒也說:“兄弟你就別多想了,咱不知道熊耳山古墓里埋的是誰,想什么也是白費。”
我心想此言極是,抬眼看看大殿盡頭的彩繪巨槨,那棺槨中躺著的死人定是大有來頭。
4
厚臉皮說:“揭開棺蓋也未必知道,你真指望這棺槨中的死人開口說話不成?”
田慕青說:“你們別動這大殿里的棺槨,我擔心會出事。”
我明白她的意思,但是不打開棺槨看個明白,那遼墓壁畫中的噩夢必定會一直纏著我,早晚是個死,不過我不想連累旁人,正殿中潮濕壓抑,看地勢應當是在湖底下,說不定能通到周圍的山里,我讓大煙碟兒等人先去找路,我自己留下。
大煙碟兒說:“兄弟你再也別提這些話了,別看你哥哥平時慫,那是沒遇上事兒,遇上事兒絕不能縮。”
厚臉皮對我說:“多余的話沒有,大不了跟你同歸于盡。”
我說:“有哥兒倆這句話,我也不多說了,咱們心照不宣。”
厚臉皮說:“沒錯,說別的都沒用,大老遠到這奔什么來的,不就是為了盜墓取寶嗎?正殿棺槨里的東西準比鹿首步搖冠厲害,咱就等著開眼吧。”
田慕青在旁邊聽了這些話,仍要勸阻,我們卻哪里肯聽,當即移步走到棺槨近前。
雖說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但明知熊耳山古墓里頗多怪異,誰也不敢魯莽行事,殿門處的燈燭照到這里很是昏暗,我們用手電筒照亮,才看清棺槨的細部,只見這巨槨漆繪紅黑兩色云紋,幾道蛟紋銅鏈纏著外槨,槨身放置在一尊人首虎身的石獸背上,有幾個大銅環扣住蛟鏈。
很早以前就有棺槨,但大多是木槨,只因年代古老,木板已經腐朽為塵土,所以沒人見過西周以前的棺槨什么樣,石槨能保留下來,但是很少見,可以說千年一遇,古代盜墓賊挖到過西周以前的石槨,相傳那時候的古槨,也有用陶土燒制,形如巨甕,繪有暗魚紋,到了漢唐時期,棺槨材質用上了陰沉木和昆侖玉,不過同樣不多見。
大煙碟兒咋舌道:“黑乎乎的還這么大,是金絲楠木的棺槨?”
我說:“看來像陰沉金絲楠,很多皇陵里也未必有,這棺槨本身已是無價之寶!”
厚臉皮握著山鎬正想鑿開槨蓋,一聽此言,忍不住問道:“楠木我也見過,無非是木頭板子做的棺槨,只不過大得出奇罷了,怎能說是無價之寶,比鹿首步搖冠還金貴?”
大煙碟兒說:“你是有所不知,黃金萬兩,不及烏木一方,烏木單指陰沉金絲楠,那還了得?其實烏木和楠木都不算罕見,但陰沉金絲楠就不一樣了,它也叫陰沙,民諺有云‘陰沙從來世間稀,敢和珠玉斗京畿’,那必是億萬年前生長在深山窮谷中的上古楠木,樹身高達百米,十幾個人合抱也抱不過來,這種古楠木早滅絕了,被泥石流埋在山陰下縮化而成烏木,凡是這樣的陰沉烏木,在外邊看著烏黑烏黑的并不起眼,里面卻是黃金色的玉絲,其堅似鐵,水火難侵,百蟲不咬,曾有人把鮮肉放在陰沉金絲楠木中,過了幾年,再取出肉來還像剛放進去那么新鮮,乾隆爺的棺槨就是這種陰沉金絲楠,那也沒這個大,只可惜搬不回去。”
厚臉皮說:“既然搬不動,咱也別惦記它了,打開槨蓋看看里邊有什么。”
田慕青對我說:“原來陰沉烏木要經過千百萬年才能成形,一個人才能活多少年,可不該損壞這樣的無價之寶。”
厚臉皮說:“哎呦喂,小田老師覺悟真高,臊得我都不好意思拿正眼瞧你了。”
我說:“鑿穿罕見的金絲楠木棺槨,也確實不好,我瞧這棺槨沒釘,只是讓銅鏈捆住了,撬開銅環便可以揭開槨蓋。”
厚臉皮急于想看棺槨中的寶物,聽罷輪動山鎬去撬銅環,銅環有兒臂粗細,穿在人面虎身的寶床兩側,他雖有一膀子力氣,費了半天勁兒也才撬開一個。
我們只有一支山鎬,想幫忙也插不上手,只好在棺槨旁替厚臉皮照亮,這時我注意到大殿頂部有浮雕,用手電筒照上去,隱約可見一個多頭多臂的神怪,那神怪長了幾十顆頭,每個頭上都有臉似山魈的面具,每只手掌中各有一眼。
大煙碟兒瞪著眼怔怔地看了半天,又伸指去數那些臉似山魈的人頭,突然問我地宮里鎮殿俑有多少個?
我看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可我沒有留意那些金頭玉柙的鎮殿俑有多少個,轉身數了兩遍,不多不少一共是二十四個,殿頂浮雕的神怪也有二十四個頭,那又怎樣?
大煙碟兒怕讓棺槨中的死人聽見似的,壓低聲音說道:“我知道地宮里埋的是什么人了!”
5
我和田慕青一同望向大煙碟兒,等著他往下說,躺在金絲楠木棺槨中的死尸是誰?
大煙碟兒說:“先前怎么就沒想到,熊耳山古墓地宮里埋的是儺王。”
我說:“上中下三窟做地宮,陰沉金絲楠木為棺槨,那么多金頭玉柙的鎮殿俑,想來埋的也是王侯,可我不知有儺王,那是哪朝哪代的諸侯王?碟兒哥你又是從哪看出來是儺王?”
大煙碟兒說:“哥哥我本來跟你一樣發懵,直到瞧見殿頂的多頭神怪,每個頭上都有山魈般的面具,還有砍掉腦袋換上金頭的鎮殿俑,立時想起前兩年去江西收東西,見過幾個樹皮做的老面具,我問人家這是做什么用的,聽人家說是儺臉,搜鬼驅邪時演儺,儺臉就是那時候用的面具,我覺得沒人認這玩意兒就沒要,但從當地人口中聽了不少有關儺神儺王的傳說,那些身穿玉柙被砍掉頭的干尸,是西漢年間的儺將……”
我記得前一天在草鞋嶺下過夜,看到有三口棺材里面的僵尸也有樹皮面具,可沉在湖底的年頭太多,樹皮上的彩紋都沒有了,后來看到前殿頭頂鹿首步搖冠的女尸,臉上有形如山魈的面具,原來這是儺面具,那些鎮殿俑是儺將,腔子上的頭哪去了?
大煙碟兒說:“漢武帝劉徹,大胖子一個,征匈奴通西域,開疆拓土,揚威萬代,皇帝做到他這個份上算是做到頭了,苦于不能長生不死,誰當了皇帝誰也不想死對不對?”
厚臉皮一邊撬那棺槨上的銅環,一邊插嘴說:“我看不見得,其實不當皇帝也沒人想死,不想死還不好辦嗎,多喝王八湯,長生不老。”
大煙碟兒說:“漢武帝喝不喝王八湯,這個……我可不知道,反正漢武帝是不想死,因此特別迷信巫蠱神怪,很久以前黃河邊上有個儺國,滅亡之后在民間以教派形式留存下來,好比是道教或佛教,也是一大教派,信眾仍稱首領為儺王,到了漢代,儺教大行其道,儺是指請神搜鬼驅邪逐疫的諸多儀式,漢武帝的未央宮每年都要請神搜儺,也叫跳山魈,儺將臉上套著嚇鬼的山魈面具,手持燭火長戈,步踏天罡北斗,逐門逐室驅邪,傳火棄于洛水之中,可有一次搜儺沖撞了禁宮,漢武帝一怒之下,斬掉了二十四個儺將的頭,沒想到冤魂不散,未央宮里一到天黑便鬧鬼,鐘鼎自鳴,漢武帝又悔又怕,無奈之下只好造廟封神,封這二十四個冤魂為金甲大將軍,讓他們保國安民,千年萬載,永享香火,儺將的尸體身首從此分離,分別供奉在各地儺廟的神龕中,那神龕上寫有‘報國安民褒封有自,揮戈揚劍厲鬼潛消’,至今不少地方拜的儺將也都沒有身子,只有頭,還有的地方是只有身子沒有頭。”
我說:“真是駭人聽聞,廟堂里供的儺神是死人頭?現如今還有?”
大煙碟兒說:“不是真正的人頭,據說只是泥造塑像,相傳供頭的地方稱儺為開口儺,搜鬼捉妖之際口中要念咒,供奉無頭尸的地方是閉口儺,跳山魈時嘴里一聲不出,儺教一度興盛,不知什么原因,后世突然衰落了,如今在西南的黔贛等地,還保留下一些搜鬼跳儺的古老習俗,不過傳了幾千年,已經變得跟以前的儺完全不同了。”
我問大煙碟兒:“儺教的未央宮斬將封神,只是傳說還是確有其事?”
大煙碟兒說:“未央宮斬將封神是民間傳說,是不是確有此事,那就難說得很了,至于漢代皇宮里每年搜儺驅鬼,那可當真是有,我看既然地宮里有這些鎮殿俑,那個傳說倒也可信。”
我心想:“拜儺神的人在此山周圍聚居,而山腹中就是儺王長眠之地,千年以前發生過天塌地陷的災難,高山沉入湖底,儺教突然衰落,怕與此事脫不開干系,但是得知古墓里埋的是儺王,對于我們的所遇所見,也只是冰山一角,金絲楠木棺槨里的儺王,是出于什么原因讓人開膛破肚死得那么慘?遼墓壁畫的噩夢中為什么會出現儺王?黑狗吞月又是什么意思?前殿有鹿首步搖冠陪葬的女尸,以及中殿里的累累枯骨,又是什么人?”
大煙碟兒說:“兄弟,你問這么多,你哥哥我可答不上來,可你提到開膛破肚,據說有種很古老的儺俗叫抽腸,如今鄉下搜儺跳山魈時,分別有人裝扮成儺將和黃鬼,儺將搜出黃鬼,按在地上開膛抽腸。”
我越聽越奇:“儺將把捉來的黃鬼開膛破肚?那么說金絲楠木棺槨里的不是儺王,而是黃鬼?黃鬼……是淹死在黃河里的水鬼?”
6
大煙碟兒說:“搜儺這種風俗延續了三千多年,傳到如今,已經和古儺有很大分別,很多東西沒傳下來,或是傳的年頭太多變了樣,比如開口儺捉黃鬼破膛,這個黃鬼并非專指黃河里的鬼,也是民間傳說里帶來旱災瘟疫的怪物,尸變后躲在荒墳或民宅地下,身上有黃毛,形象近似猴子,是死人怨氣所變,鄉下請神搜儺,也是讓人扮成儺將,頭帶樟木或樹皮面具,臉黑嘴闊,兩目凸出,深夜時分點起火把,敲打響器,畫出符咒,念動一脈秘傳的口訣,從一個村子到一個村子,挨家挨戶跳山魈打野貓,形式古樸粗獷,另有一人扮成黃鬼,被追得東躲西藏,最后讓儺將捉到,當著大伙的面,把黃鬼五花大綁捆住,就地開膛抽出腸子,當然那肚腸也不是真的,一般是用麻繩作為代替,山村民眾們舉行這種儀式,是祈求風調雨順沒有瘟疫,可就像前邊說的,搜儺的習俗傳了幾千年,很多內容已失其真,僅僅留下個形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