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先是從越王對陸拾的懲戒開始,左相派系的人自然希望懲戒越重越好,但是顯然陸家的勢力更為龐大一些。 并且在多位高級將領的支持下,陸拾只是被不痛不癢地停了一年俸祿,罰了三年俸祿,象征性地被關進了大牢一天就放出了。 不僅如此,越王還讓他“戴罪立功”,徹查左相刺殺顧念公主一事,是否是有其他勢力參與其中,故意破壞吳越聯盟。 既然越王放權,陸拾自然不會手軟,短短數日之內,先是抄了左相府,然后革職了幾位左相派系的高級將領,同時開始翻查舊賬,尋找蛛絲馬跡,清除左相余黨。 一時之間,都城人人自危。 左相位居高位,除了自己派系的人之外,許多重臣都有往來。 不過陸拾也非濫殺無辜之人,迅速處理了幾個大頭目,殺雞儆猴之后,對下面的人大部分都是恩威并施,稍加懲戒。 同時,這幾日也顯示了陸家強大的情報網絡,對于左相過去幾年之中的每一個舉動幾乎都了如指掌。 換句話說,即便沒有刺殺顧念一事,陸家也有著足夠扳倒左相的證據,只是沒有合適的契機罷了。 或者更準確地說,陸家一直在觀望,而左相這一次很明顯站錯了邊。 左相一倒,其背后腐敗的律法體系也被連根拔起,許多冤案重新浮出水面。 陸拾做事和他平日里的儒雅做派截然不同,表現出了難以置信的雷厲風行。 他一方面諫言越王借太子和公主和親之喜,大赦天下,一方面啟用了一批有識之士,重整司法體系。 當然這一切不可能是他一個三品雜牌將軍獨自完成的,背后少不了陸家的謀劃。 同時,左相一職暫時空缺了出來,越王倒是有意請陸家家主出山,暫代左相之職。 不過陸家家主認為左相不管如何畢竟拾陸拾所殺,如果再有自己接替左相之位,難免落人口舌。 所以他力薦了鳳麟君劉哲代任左相,一來鳳麟君原本就擔任過左相之職位,比較熟悉越國律法,二來,他身為王弟,不必懼怕權貴,而越國司法需要政治,必須有個強大的靠山。 越王初始還心存顧忌,不愿意讓劉哲擔任,但是劉哲在陸拾和左相問題上并未曾偏袒陸拾,反倒是諫言過嚴辦陸拾,可見兩家并非一心,倒是可以相互制衡,二來身邊確實也沒有什么可用之才,劉哲近在咫尺,代為分擔一下,未嘗不可。 如此一來,劉哲反倒也成了這場莫名其妙爭斗中的獲益者,重新兼任了左相一職。 這一點,他自己倒是也沒有想到,不過陸家家主這樣做法,明顯也是向他示好了,雖然他們沒有登門拜訪,但是又有什么禮物能好過一個左相的位置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