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蜈蚣被一點點解剖,最終,其骨骼和附帶的神經組織終于出現在眾人面前。 姜連山的這般動作,引得彈幕上的觀眾連連驚嘆。 “連山爸爸也不知道是在干嘛?這是要切了吃肉嗎?” “醫學生現身說法!這是在解剖!中間的是骨骼,而那些軟組織是神經!但是連山爸爸解剖蜈蚣要做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不過話說起來也奇怪,蜈蚣怎么可能有脊椎呢?!” 官方直播間中,三人顯然也在納悶這件事。 ——昆蟲……怎么可能有脊椎? 而在生物方面,貝爾顯然更貝爾顯然更有發言權。 “幻境生物的構造確實很奇特。”貝爾說,“按理說昆蟲屬于陸生節肢動物,不可能有脊椎這種東西。” 說到這兒,貝爾好像忽然又想到了什么,皺著眉頭,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但是考慮到桉木蜈蚣的體型,擁有脊椎似乎也不是什么奇特的事情。” “體型和脊椎有什么關系?”冰冰替大眾問道。 “其實這就要涉及到一些生物學知識,”貝爾開始細細講解。 “眾所周知,大腦發出的生物電信號需要經過神經傳導,才能達到相應的位置,并作出相應的反應。” “與此同時各種神經器官在收集信號之后,也是通過神經傳導速回大腦。” “簡單來說,手指被刀切了個口,痛感通過神經,從手指傳到大腦你才能感覺到痛。” “然后大腦再發出一個指令,讓你的另一只手捏住傷口止血,這指令通過大腦傳達到各個肌群,讓你整個人動起來。” “這速度越快,反射弧越短,速度越長,反射弧越長。” “而不同生物,大腦到身體各個肌群的長度顯然不同。” “例如大象,從大腦到腳趾可能有7八米甚至10多米。” “昆蟲的話,就只有數厘米。” “所以體型越小,機體和大腦之間的交互越頻繁,動作越快,且操作越精細。” “當然,神經的傳導速度也不是固定的。” 貝爾在板面上畫了兩條神經,一粗一細。 “粗的神經,就好像高速公路,信號在其中傳導的更快。” “細的神經,就好像羊腸小路,神經傳導相對慢一點。” “如昆蟲這般小型的生物,往往不需要多粗的,神經病夠用了,但如果型太大的話,若還維持著昆蟲,一般纖細的神經,那可就不太夠用了。” 貝爾笑著打了個比方。 “體型大如恐龍,正因神經傳導速率太慢,很可能尾巴上被砍了一刀,兩個小時之后才感覺到疼。” “這些和脊椎有什么關系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