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章 挖河蚌-《腦海帶著一扇門》


    第(3/3)頁

    作為一家之主,理應坐在最上首。

    右手第一位坐著的是抱著老七江衛民的江奶奶。旁邊坐著的是三姐江衛英。

    至于左邊自然坐著大哥和二哥兩家人

    雖然老大和老二已經在旁邊蓋了房子,但是因為沒有分家,所以吃喝還是在一起的。

    至于江小川和江小河兄弟兩人,只能坐在最下首。

    打量幾人只需要那么一瞬間而已。隨后便收回目光向著主位上的老漢喊道“爹,奶,我來了?!?

    “嗯,吃飯吧?!苯蠛C嫔蛔兊膽艘宦?,對于他臉上的淤青毫不在意。

    而江奶奶連理都沒有理他,繼續喂著自己的小孫子。

    “娘,孩子給我吧,你先吃飯,”楊月梅對著江奶奶說道。

    江奶奶眉頭一皺沒好氣道“吃你的飯吧。”

    楊月梅見此憐愛的看了一眼江奶奶懷中的小兒子。她知道對方不想孩子和自己太親近。

    于是拿起桌上盛好的碗來,開始吃了起來。

    這個年代,規矩還是挺嚴的,食不言寢不語的,在一家之主江大海沒有開頭之前,誰也不敢邊吃邊聊。

    而江小川此時已經坐到對自己擠眉弄眼的江小河旁邊。

    端起飯碗,看著碗里的飯,他隨后掃視了一眼眾人的碗里。

    晚飯是玉米紅薯粥,但是自己和弟弟的碗里只有個小塊紅薯。而玉米糊只有碗底淺淺的一層。

    母親的碗里比自己的好點,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

    至于其他人,一家之主江大海自然是滿滿一碗濃稠的干貨,其他人至少也是半碗是稠的。

    江小川撰了一下自己的拳頭,自己也就算了。連干了一天活的母親也是這樣。身體怎么能吃的消。

    看著已經瘦的弱不經風的母親,他一度懷疑她是怎么干那么重的農活的。

    但是沒有辦法。自己現在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除非分家,但是分家談何容易。

    不說現在自己沒辦法分家,就算到了能分家的年紀,幾人也不會允許。畢竟免費的勞動力,他們怎么可能放過。

    在這個生恩、養恩大于天的時代,如果沒有正當的理由,出去會被人戳脊梁骨的。

    只能再等幾天自己想辦法給幾人補一補了。

    薄薄的一碗稀粥三下兩下就下了肚子,其他人也吃完了自己手里的飯。

    這時江奶奶端出了一陶盆乳白色的湯。

    他知道,這應該就是今天自己抓的河蚌湯了。

    果然,江奶奶說道“這是小川今天去河里抓的河蚌,給你們補一補?!?

    說完,按順序給幾人分配起湯來。

    每人根據家庭地位,或多或少的都會分到一碗湯和幾塊河蚌肉。

    可能今天的河蚌是自己弄來的原因,江奶奶難得給他多打了幾塊河蚌肉。雖然還是沒有其他人多。

    但是輪到母親和弟弟的時候,湯只有半碗,河蚌肉更是一塊沒有。

    母親好像已經習慣了這樣。而弟弟則是委屈的看著自己,他偷偷的捏了捏弟弟的手。示意他別著急。

    等到母親和弟弟將湯喝完,只是淺淺的喝了幾口的他將碗里的湯倒進了弟弟和母親的碗里。

    江大海和江奶奶看到這一幕沒有說話。

    但是有人忍不住了。

    老二江衛軍嗤笑說道“江小川,你要是嫌棄奶奶做的不好吃,你可以給你二哥呀,你看二哥干了一天活了。沒有點營養不行啊。”

    三姐江衛英也跟著后面起哄“是啊,小河他又不用干活,吃那么好干嘛?不行給我也行啊,你看我一天到晚看書,很費腦子的?!?

    江小川聽到這話偷偷的輕蔑一笑,隨后笑著說道“二哥,小河在長身體,不吃點以后長不高。也沒力氣干農活。下次吧,下次我不喝的話給二哥喝”

    聽到江小川軟綿綿的話語,老二江衛軍皺了一下眉頭。這讓他怎么接話?“行,這是你說的啊,奶奶,你可聽到了?!?

    江奶奶聽到這話,立馬笑著回應著?!肮詫O,我聽到了呢,小川,下次喝不完記得提前給你二哥。這是你答應的啊”

    江小川用眼神制止了要說話的母親,然后笑著說道“行,以后我喝不完就給二哥”。至于喝不喝的完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仿佛知道他的心思一樣,江奶奶冷笑一下,心中想到,給你打多少還不是我說了算。

    旁邊的老三江衛英嘀咕了一句,“我看你是不想給我們喝吧。”

    聽到這話,江小川也不說話,反正就是不理他。

    看到這個場景江衛英對著江奶奶撒嬌的說道“奶奶,你看他,都不理我,一點也沒禮貌?!?

    還沒等江奶奶回話,主桌上的江大海一臉不耐煩的說道“行了。吃完飯回去趕快睡覺?!?

    江衛英聽到這話便不再多說。

    得,看這表情這梁子又結下了。江小川心中一陣腹誹。

    至于老大江衛國從頭到尾一句話也沒說話,作為長子,一直以來地位都很高,不需要拉下臉來去爭搶什么。連帶著媳婦和兒子都有優待。

    老二媳婦因為剛剛入門,也不敢多說什么。

    一頓飯就這樣不歡而散,留下滿地狼藉,自然是母親楊月梅收拾。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