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面對勒克德渾統率的兩黃旗精銳,他十分小心,親自召集麾下諸將商議策略。 從清軍的行進方向來看,他們應該是從冀州來的。 要想進入廣平府,清軍走韓家寨沿著漳水一直前行的可能性極大。 故而高杰決定在清軍行進路線上設伏,打一場伏擊戰。 漳水沿岸的河谷有許多低矮的密林,確是伏擊的好地方。 不過此處不易擺開陣型,真打起來明軍的人數優勢發揮不出來。 思前想后高杰決定分兵,自己親率三萬人在河谷密林之中設伏。剩下的兩萬人由李成棟統領,繞道抄后路。 等到清軍沿著漳水進入河谷,李成棟便和高杰分別率部殺出,對清軍形成合圍之勢。 唯一的問題就是必須速戰速決。若是拖到多鐸統率的主力返回,怕是高杰和李成棟統領的明軍都很難成功撤離。 高杰從那韃子斥候口中了解到勒克德渾是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沒有太多的統兵經驗,此次率軍出征是勒克德渾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統兵。 所以高杰準備利用這點做些文章。 一般而言,第一次統兵的人都會急于證明自己。 所以高杰只要賣出一個破綻,按說勒克德渾就會毫不猶豫的撲上來。 這便需要一個誘餌。 高杰第一時間想到了張勇。 這廝是在衛輝府投降的綠營軍副將,跟著高杰一路攻城略地,早已沒了退路。就連這些綠營兵腦袋后面的辮子也已經被剪掉,如今光禿禿的腦袋上沒有一根頭發,跟和尚沒有任何分別。 是以李成棟曾經笑稱張勇統領的是一只和尚軍。 高杰準備命這只和尚軍主動沿著漳水北進,與勒克德渾統領的清軍來一次遭遇戰。 這場遭遇戰只許敗不許勝,目的就是勾起勒克德渾的欲望。 張勇要做的是一路潰逃,誘使清軍進入埋伏的河谷,這樣高杰和李成棟便能在最關鍵的時候殺出。 這個計劃很完美,關鍵就是要看勒克德渾會不會上當。 若是張勇演的像一點,高杰覺得機會還是很大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