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偏偏當時的楊嗣昌和盧象升有私人恩怨,不想眼睜睜看著盧象升立功,便向崇禎帝請求將盧象升手下兵馬的一部分交給陳新甲統領以達到制衡的目的。 崇禎帝同意了。 結果陳新甲從盧象升手中奪走了兩萬宣大精銳,只給這位宣大總督留下了不到五千人的老弱殘兵。 這是第二次分兵,此次分兵后盧象升便再不具備和清軍一戰的實力。如果強行出戰,肯定難逃兵敗身死。 但他深知以崇禎帝的性格,若是他不主動應戰,肯定會被皇帝以消極怠戰的罪名抓捕押回京師,很可能還要受那斷頭一刀。 這是盧象升絕不能接受的。是以他還是決定主動尋求與清軍對決。 這一點很像當年北伐前上奏出師表的諸葛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只為無愧于天地,無愧于本心。 在行軍路上,盧象升遇到了自發從大名府趕來的百姓。他們見到盧象升后都勸其移師大名府休整一番再做計較。 但盧象升拒絕了。 他自知此戰必敗,不想再把兵禍引至大名府,使得大名府百姓白白犧牲。 一軍孤膽向巨鹿! 崇禎十一年十二月,盧象升領兵抵達巨鹿賈莊。 在距離賈莊不遠的蒿水橋盧象升遭遇了清軍主力。他曾派人突圍向高起潛求援,而此時領著數萬關寧鐵騎的高起潛就駐扎在距離賈莊不到五十里的雞澤。 結果高起潛完全無視盧象升的求援,任憑清軍把盧象升合圍,一步步蠶食。 盧象升大喊殺虜報國,率領五千兒郎奮力拼殺,直到彈盡矢絕,全軍覆沒。 高杰率軍抵達巨鹿賈莊時特地命軍隊駐扎,他只身匹馬親自前去蒿水橋旁憑吊。 六年過去了,如今的蒿水橋旁早已沒了當年大戰的痕跡,只剩下一個個小土丘以及一簇簇雜草,十分的荒涼。 高杰翻身下馬,拿出牛皮酒囊將酒水一撒而盡道:“盧督師,奸臣誤國害死了你,高某知道你死不瞑目,你是想親眼看到剿滅虜寇大明中興的那一天。如今東虜入關連克京畿、河南、山西、陜西,天下危在旦夕。高某奉陛下之命率軍北伐,誓要把大明失去的土地重新奪回來。還望盧督師保佑高某此次北伐大獲全場!” 照理說高杰和盧象升的出身完全不同。 高杰是流寇出身,而盧象升是宣大總督是督撫大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