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鄭扈見狀連忙提兵應戰。 雙方都是三流綠營軍隊,戰斗力半斤八兩。但張勇有人數優勢,漸漸占據了主動,利用大名府綠營軍的松懈一舉控制了缺口。 鄭扈見狀只得率軍退到內城,企圖打巷戰。 這時候張勇扯開嗓子開始勸降,甚至不惜拿自己做例子,說明當初他也想要死戰到底,可投降之后發現跟著明軍混比跟著清軍混爽多了,還不用被人戳著脊梁骨罵二韃子。 大伙兒都是爹生娘養的,為啥要心甘情愿給韃子做奴才。 那鄭扈本來意志就不堅定,聽了張勇一番話更是有些猶豫。 張勇見他態度發生了軟化,遂繼續勸降,畫了一張大餅給鄭扈看。 最終鄭扈堅持不住誘惑率部投降,明軍不費吹灰之力的奪取了大名府。 突遭變故大名知府姚遠山來不及上吊就被綠營兵擒獲,扭送到了高杰面前。 這種級別的官員沒有獻俘闕下的價值,高杰大手一揮命人將其直接斬首。 對于大名府投降的綠營兵,高杰采取了同衛輝綠營兵一樣的策略,那就是驅作先鋒繼續攻取城池。 這樣一來,一般城池高杰完全可以靠綠營兵去攻打,自己的嫡系軍隊不會受到太大的折損。 對大名府的百姓,高杰并沒有盤剝。畢竟這些人也是被迫才剃發的,某種程度上他們也是清廷苛政的受害者。 高杰只是從府庫之中取走了米糧充作軍糧,對百姓秋毫無犯。 離開大名府繼續北上便是廣平府,在這一代高杰部明軍同樣沒有遭到太多的阻擊。 輕而易舉的連下成安、肥鄉后,高杰兵鋒直指永年。 遠在京師的多爾袞得知了這一消息直是大駭。 明軍竟然輕而易舉的突破了衛輝防線進入北直隸,一路勢如破竹無人能擋。 照這樣下去,恐怕用不了多久高杰就能打到京師了。 雖然多鐸的大軍已經在回京的路上,但怎么也還需要個十來日,若是高杰發了瘋在此期間連克北直隸諸府,對清廷的統治威信將會是嚴重的打擊。 多爾袞絕對不能坐視不管,必須派出一只強軍阻擋住高杰前進的步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