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總督,咱們的人差不多都撤進大炮臺的外城了......現在可以開始炮擊了嗎?” 當底下人來報告葡人撤退情況的時候,羅東尼正在圣保祿大炮臺外城的城墻上,眉頭擰成了一團。 讓他發愁的就是他現在所在的圣保祿大炮臺的外城了——圣保祿大炮臺是一座棱堡,還借用了一座小山頭的地勢,極為險要。如果羅東尼現在只有一座圣保祿大炮臺要守,那他也不急了。 可問題是這座極為險要的圣保祿大炮臺的占地太小了,在四五十年前澳門殖民地人口不多的時候,倒也能供殖民地的所有居民在戰時進入躲藏。 可隨著殖民地漸漸變成了東亞第一大海港和天主教在東亞、東南亞的傳教中心,澳門的人口也急劇增長。 現在常住人口加上流動人口,怎么都有好幾萬,怎么擠得進小小的大炮臺? 而且還有個圣保祿大教堂,和一個不斷擴建圣保祿神學院呢! 大教堂和神學院的地都已經遠遠超過了圣保祿大炮臺了,自然不可能修在大炮臺內。 于是澳門殖民地當局就在圣保祿大炮臺外圍又修建了一圈城墻,形成了大炮臺的外城,把大教堂和神學院都圈在了外墻之內。 而這圈外墻可不是堅不可摧的棱堡,而是普通的石頭城墻。雖然外墻外還有護城河,墻頭上也架了一些中小口徑的火炮。但是這圈城墻的防御能力和棱堡根本無法相比的! 更糟糕的是,因為這圈城墻的修建,架在棱堡上的12磅大炮的射角被遮擋,無法直接轟擊靠近城墻的敵人。 而羅東尼又不能放棄這圈把自己圈住的城墻! 因為圣保祿大教堂、圣保祿神學院現在都在圣保祿大炮臺的外面,在這圈外墻的保護之下! 如果放棄外墻......不僅要放棄數以萬計的殖民地居民,還要放棄大教堂和神學院,這后果是他這個總督所無法承受的! 羅東尼剛想到這里,耳邊忽然就響起了贊美天主的歌聲。 這是聚集在圣保祿大教堂內的教士和信徒在桑托斯主教的帶領下,高聲歌唱,贊美耶穌。 第(1/3)頁